-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准确熟练地背诵、默写全词,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用典手法的作用。 3. 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64岁时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抗金,但韩侂胄抗金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持朝政,且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就把他调离了抗金前线——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一读: 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豪放 / 悲凉与惆怅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化用典故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二读: 深入研究,合作探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些典故?用自己的话概括; 并分析引用这些典故对抒写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起什么作用。 上片 孙权:英雄难觅 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建功立业 令人仰慕 下片 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 ——警告当朝不要轻敌冒进 拓跋焘:烽火扬州,神鸦社鼓 ——愤斥偏安忘却收复失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诗人自比,壮志未酬 总 结 这两首词分别作于辛弃疾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中心思想却是相同的,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上都是雄健、豪放,只是前期词多些昂扬、激愤,晚年之作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三读: 再次感悟整首词作 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 提示: 题材 风格 思想情感 表现手法 角度 相同点: 题材:咏史怀古词,题目结构 “地点+怀古” 思想情感:托古喻今 都渴望建功立业 风格:意境雄浑、壮阔 苏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辛词:借典故表达情绪,含蓄蕴藉。 思想情感 苏词:功业未就之慨叹 辛词:民族忧患,抱负不展,怒斥偏安。 表现手法 不同点: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长于北方,少经战乱,有燕赵之气; 曾单骑闯敌营,擒叛徒,有班超之风; 曾献《美芹十论》,有恢复之志; 也曾求田问舍,有归隐之心; 综其一生,四字足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