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与农民权益保护纲要.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城镇化与农民权益保护纲要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权益保障 青海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律师 徐格明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农村社会第三次重大变革。城镇化必要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选择;以落实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为目标。 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传统城镇化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社会文明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城镇化,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民向市民转变;产业的现代化,就是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社会的文明化,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的更新等;城镇规模及数量的扩大化。 “以物为本,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是传统城镇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回顾 1.城镇化正常发展时期(1949—1957年) 2.城镇化剧烈波动时期(1958—1965年) 3.城镇化停滞时期(1966—1978年) 4.城镇化复苏和发展时期(1979—2000年) 5.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2001年至今) (二)传统城镇化模式弊端 1、价值理念滞后 “以物为本”是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发展理念。 2、在发展方式上,较为粗放,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外延扩张和数量增长的目标。 3、在外生动力上,要么只依靠政府力量加以推进,要么则是信奉“自由放任主义”,由市场自由主导城镇化进程。 4、在城乡协调发展上,将发展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城市上,进而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对立格局; 5、工业主导,盲目扩张空间和GDP崇拜,牺牲了服务业的发展。 6、土地资源 快速消耗;农民整体利益没有得到保护 7、“人为城镇化” ——“伪城镇化” ——“被上楼” 8、农民“被城镇化”后变成 “伪市民” 9、强征强拆的圈地运动,导致严重的利益冲突 10、民主权益缺失,激化农民不满与抗争 11、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容易导致腐败 (三)新型城镇化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与传统城镇化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产业以及信息化为推动力,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依据一个统领,五个重点的原则,其中,一个统领即为科学发展观,五个重点分别为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地因时制宜。 (四)传统和新型城镇化的区别 第一,时代背景不同。 第二,理念的不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第三,侧重点不同。传统城镇化侧重于人口的城镇化和城镇规模及数量的扩大,而新型城镇化更关注城镇质量的优化,致力于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四,主体不同。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是多元的,而传统城镇化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 第五,方式不同。传统城镇化是采取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为主,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为辅;而新型城镇化则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为主,同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为辅。 第六,动力机制不同。传统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化,而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新型产业的创新以及信息化。 (五)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潜力 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的建设投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将成为“十二五”城镇化进程的重头戏,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 (六)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的扬弃 从某种意义上,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应传承传统城镇化道路的优点并弥补其缺陷而提出的,目的是要同步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中国农民权益缺失及表现 贫困一般可以分为物质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动机贫困。其中,权利贫困既是其他贫困的发生基础和原因,同时也是其他贫困的综合反映。由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限制和歧视,致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类型的权利普遍存在虚化或缺失的现象,并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其他方面的贫困。 (一)法律面前不平等 法治国家的首要特征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不平等的恶性发展,必然相应地催生平等观念的滋长。 (二)政治权利的不完整导致国体性质的扭曲 1、由制度歧视造成的身份差别是严重妨碍农民实现其他权利的根源。“二等公民” 2、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农民利益无法 得到有效保障  3、基层民主政治还不发达 (三)经济权利的限制导致市场竞争的乏力和相对贫困的扩大化。市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