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民歌和舞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滨州民歌和舞蹈

源于乡土,美于古朴 ——滨州的民间歌舞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据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技能与信息的行为,人们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 我国的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 HYPERLINK /view/636403.htm \t _blank 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是具有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 HYPERLINK /view/1449994.htm \t _blank 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滨州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使滨州的民间艺术继承了黄河流域的文化遗风,充分展现了鲁北民众的勤劳、智慧和纯朴憨厚的性格与情趣,具有粗犷豪放、雅朴浑厚的风格。 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民间歌舞,促进和发展了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有踩高跷、跑旱船、耍龙灯、扭秧歌(大鼓子秧歌、花篮秧歌、武秧歌、疯秧歌、寸子秧歌)、莲花落、蟹舞、舞狮子、竹马、虎斗牛、马叉、爬刀山等。多年来,一直深受劳动人民喜爱,也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成果。民间歌舞表演的过程,也是对其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人民将自己的劳动、审美、爱憎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都融入到了民间歌舞表演中去,这也是民间歌舞表演长盛不衰的最重要原因。它们和民俗生活息息相关,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体现出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而人们在创造、欣赏美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朴素的审美素养与审美情趣。 每年的春节,滨州各地的群众自发的组织起来进行演出,道具服装大部分自备,参加人员多,声势大。元宵节前后天天不断,秧歌队东村出西村进,相互邀请,彼此观摩,深受群众喜欢。表演队伍主要是青年男女,大都经过精心装扮,男女相间十分壮观。这些民间歌舞的特点,节奏明快、快慢结合、服装艳丽、动作简练。歌舞表演动作和队形多样,许多节目带有唱词唱腔,整个表演鲜活生动,穿插的故事情节丰富、幽默诙谐,喜庆气氛浓郁,是群众逢年过节、庆贺丰收、向往来年好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表达了富裕起来的农民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民间歌舞表演时间大多是正月十五前后,所以有的地方还称跑秧歌为“跑十五”,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烘托节日气氛,美化人民群众生活,舞蹈者们在秧歌表演的自娱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忘乎所以,或悠闲自得,无不在其中深深体会到了个体生命的张扬与激越,而在娱人的过程中由于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深深体现了家乡文化的丰厚内蕴。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广泛流传于滨州各县区的的民间歌舞: 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在阳信、惠民及滨州各县区都广为流传,在阳信县城西部的洋湖乡尤为盛行。作为民间舞蹈形式,在阳信、惠民等县有很长的历史,在山东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之首。在清朝乾隆年间,鼓子秧歌就在阳信县城西部与惠民、商河交界的洋湖、温店等乡镇广为流传。鼓子秧歌主要以大秧歌为主,武定府城外住扎有兵营,每年正月十五这天,这些将士们也前来庆贺。兴致所至,他们手拿兵器载歌载舞,摆成阵法,旗罗伞盖,场面宏伟壮观,舞姿粗犷豪放,动作健美大方,节奏强烈大有气吞山河之猛势,更有勇往直前之宏魄。舞到高潮,当地群众、三教九流、和尚道士也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内容和形式的鼓子秧歌,并流传延续下来 组成舞蹈的主要角色是伞、鼓、花、棒。就其主要角色来讲,不少于三十二人才能组成一支秧歌队,多则上百人到几百人。其中所用的道具“伞”,是以古代帝王将相出巡用的“华盖”演变而来,鼓子则是由古代的盾牌演化而成,鼓锤是短刀或矛,棒是由鞭演化而成。所说的跑场子(即所谓各种“花样”)则是根据古代作战时的阵图演化而来。因此,舞蹈全过程基本上也是典型化了的古代军事演练过程,即“阅兵、点将、布阵、开打、收兵” 。据老艺人讲,鼓子秧歌所表演的故事,是古代军事家孙膑与庞娟打斗的故事。表演形式分路行片和跑场子(也叫跑花)两部分,以角色的排列组合与各角色手持道具的排列组合上看,一次次组合,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案,既有劳动人民喜气洋洋的庆丰图,又有浩浩荡荡的将帅出征图,既是人民大众的情怀抒发,又是两军相持将帅撕杀的布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