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妇女与美学
第七章 女性与审美
教学内容:女性美与性别审美意识;倡导公民女性美;打造女性多维人生美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通过对女性与审美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应用美学的具体形态出发,在了解一定的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女性作为审美主体,不仅具有自我审视和批判意识,还同时应该具有对外部世界的剖析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加自觉地加入到包括女性思想解放在内的全社会的思想解放活动中,为建立双性和谐的文明社会做出积极的思考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性别美学作为应用美学的基本含义,强调女性作为审美主体具有的内外双重的美学优势,去除文化惯性上的男性偏见,引导学生恢复和发现女性特性:是作为独立的创造性主体和普通的人。
教学方法:课堂启发引导调动为主,多媒体课件声音画面音乐一体,以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审美氛围,尽可能全方位实现教学目的。
女性与审美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欲说还休的话题。如果说美学学科分为基础美学和应用美学两大类,那么,基础美学是关于美与美感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应用美学则是美学在各门学科中的实际体现,研究的是人类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审美活动。从女性主义审美视角来看,女性美作为应用美学的形态之一,既是重要的审美对象,又是人在现实审美活动中的实践主体,具有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双重属性,即世上没有离开了审美主体意义上的纯粹女性美。譬如说《废都》中被庄之蝶把玩的四大“美女”,她们只是显现出男权意识形态的女性美,美被大打折扣,原因在于她们表现出的是没有女性审美主体灵魂浸润的,如同僵尸一样的打上了传统畸形文化观念的女性美,将女性性别有意无意地物质化了①。与此相反,残雪笔下的母亲、女儿们,颠覆了传统女性文化审美惯例,一反温柔俏丽的传统女性美的形态,呈现出审美主体性别平等文化建设意义的鲜活的美,使看似“丑”的女性美渗透着“完形文化”②的底气,即“化丑为美”,把女性的性别文化突围表演视为同男性一样的“人”出场,甚至还升华为女性主义审美的理性认知。当然,反差如此大的审美观照和理念正是社会性别审美意识自然演化的结果。
“即使女性尚未完全获得解放,但她们仍在许多领域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和规范,不要多久,她们终将取代由男性主导的旧秩序、价值观和权力。”③这是曾以《大趋势》一书风靡全球的约翰·奈比斯特们的另一著名预言。如果说在这里,“取代”一词还可斟酌一番,但它至少表明,女性对人类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影响正与日俱增,女性同样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良性走向和社会秩序负责,这一趋势肯定是真切的,“女人正在改变世界”的“许多领域”,进行时态的“仍在”与将来时态的“终将”是相辅相成的。审美领域的发展情形也莫不如此。女性不应该再像以往那样,只是蜷缩在男性文化传统的羽翼下,时而心安理得时而又心有不甘地拱手相让原本属于自己的作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公民)意义上的个体与集群义务和责任;女性应该避免只是成为搅动各类“圣战”的挑拨离间的所谓“尤物”,充当矛盾百出的社会性别审美象征物。
第一节 女性美与性别审美意识
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三个影响深远的外来词——“女权主义”、“美学”、“现代”。它们本来的含义应该分别是文化革命意味更平和的女性主义,词性为动词的审美行为,时间长度更大的近现代甚至当代。撇开其他两个“舶来”概念不说,仅从“审美”(aesthetics)一词来看,审美面对的正是人的美感经验、审美意识。一个动态的词语由于翻译的缘故,固化成了干枯的学究式的静态词,因而被可怕地抽空了这一词语原本丰沛的生命力,使人看不到历史时间线性状态和空间多维折射下的审美意识的流变,这岂不遗憾?其实,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美与美感的本质时就已经谈到,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创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①于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实践意义,真实地映照着人类绵延不息的文化进取心。
就女性与审美关系这一敏感问题而言,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经验来说,女性俨然是个不言自明的审美对象,在历来如此的中西方文化惯例中,女性总是容易被物质化、客体化的。一方面,众多艺术家们所留下的难以数计的女性美轶事②极尽渲染之能是,已经陈列在历史时空的长廊中,反衬出女性美的物质化、客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当下的“女性美”由于人们的性别审美意识观念演化,又正以前所未有的格局改写、冲击社会的传统文化审美塑造。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女性美,必然召唤着一种新型女性美“样态”出现——无论审美主体性别如何,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在21世纪中国,现阶段则是以能够体现自我承担使命和集群社会责任的公民③美为表征。
也就是说,女性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