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论小麦-中国农业CEO网
小 麦 栽 培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栽培学各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小麦生产的重要性 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是居第二位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营养成分丰富,适合人体生理需要。麦胶蛋白和谷蛋白能使面粉加工制成各种食品,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二、生产概况 小麦在世界上分布极广。其中,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栽培面积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90%,非洲由于干旱小麦面积很少,赤道附近只能种在3657米以上的高度。 世界栽培小麦主要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面积比例约为3:1。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约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 小 麦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过程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中国同世界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 (2000年平均单产比较) (单位:kg/ha)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二)四川省小麦生产的发展 小麦是四川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 目前,四川小麦的发展对策是,适当调减种植面积,优化小麦布局,逐步实现小麦生产产业化;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建立简化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高效。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一 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 (一) 小麦的感温阶段与感光阶段 1、感温阶段类型: 1) 春性型:0-12℃ ; 5-15 d 2)半冬性型:0-12℃ ;15-35 d 3) 冬性型:0 – 7℃ ; 30 d 4)强冬性型:0 – 3℃ ;40-45 d 2、感光阶段类型: 1)迟钝型: 8-12h ; 16 d(南方春性品种) 2)中等型: 12h ; 24 d (半冬性品种) 3)敏感型: 12h ; 30-40 d (冬性、北方春性品种)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二)小麦温、光反应特性的指导意义 1、引种— 北种南引可能无法抽穗 南种北引早熟低产 2、 确定播期— 冬性早播利于增产 春性早播易受冻害 3、 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冬性强的分蘖力强, 春性强的分蘖力弱。 4、 确定高产水肥方案—适度增加水肥供应可延缓温、光反应时间,春化时间长分蘖增多,延缓光周期反应增加小穗小花数。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二 、影响小麦的器官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1 种子活力– 发芽率、发芽势 发芽率=(7d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势=(3d内发芽种子数/供势种子数)100% 2 品种特性– 休眠期的差异 3 环境因素— 水、氧气(田间持水量以70-80%为宜) 温(1℃ 下限;最适15-20℃ ;上限30-35 ℃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二) 根系的生长 小麦的根系是须根系,由初生根(又叫胚根、种子根)和次生根(又叫节根、不定根)组成。在种子发芽时先长出一条主胚根,随后在胚轴基部两侧长出l-2对初生不定根。初生根的数目,一般多为3-5条。次生根在主茎和分蘖的基部节上长出,一株小麦次生根数目,多的70-80条,少的10多条,因品种类型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影响根系的因素 1、温度 2 ℃ 下限;最适15-20 ℃ ;上限30 ℃ 2、水分 田间持水量以60-70%为宜 3、光照 根冠比随光强增而上升 4、肥料 N、P、K配合施用能促进根系生长 偏施N肥叶蘖过旺,根系生长减弱 5、土壤通透性 CO2或H2S等还原性产物积累过多可造成根系中毒。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栽培 (三)分蘖 分蘖是小麦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分蘖不仅直接构成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产量,而且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 分蘖俗称“发蔸”,可分为胚芽鞘分蘖和分蘖节分蘖,而分蘖节分蘖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分蘖的因素 1、温度 3-4 ℃ 下限;最适13-18 ℃ ;上限19 ℃ 2、水分 田间持水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投埔里镇大成国民小学一百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习-大成国小.DOC
- 单元一地理技术-桃园高中数位历程学习档案ep.DOC
- 南极中山站午后极光强度与太阳风参数的关系.PDF
- 南极乔治王岛第三纪火山岩中斜长石成分特征及成因意义.PDF
- 南宁十四中高三化学考试试卷-南宁第十四中学.DOC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和亚生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天然气地球科学.PDF
-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琉璃构件的病变产物分析-南京大学学报.PDF
- 南极冰雪及非南极地区尘粒的研究及其成因Ξ.PDF
- 南海织纹螺属三新纪录腹足纲织纹螺科.PDF
- 南京聚丰优能道路工程有限公司NanjingJufengYounengRoad.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