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庸集注大学章句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學庸集注
大學章句
大,舊音泰,今讀如字。
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于今可見古人為學
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親,當作新。”大學者,大
人之學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但為質稟所拘,
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故學者當因其所發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新者,
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遷之
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新民,皆當至于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
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學之綱領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后,與后同,后放此。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
則志有定向。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慮,謂處事精詳。得,謂得其所止。物有本末,事
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本始所先,末終
所后。此結上文兩節之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平聲,后放此。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
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主也。誠,實也。意者,心之所發也。實其心之所發,欲其一于善而無自欺也。
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
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此八者,大學之條目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治,去聲,后放
此。物格者,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無不盡也。知既盡,則意可得而實矣,意既實,
則心可得而正矣。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齊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則知所止矣。意誠以下,
則皆得所止之序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
所以修身也。齊家以下,則舉此而措之耳。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
者厚,未之有也!本,謂身也。所厚,謂家也。此兩節結上文兩節之意。
右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凡二百五字。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
門人記之也。舊本頗有錯簡,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經文,別為序次如左。凡千
五百四十六字。凡傳文,雜引經傳,若無統紀,然文理接續,血脈貫通,深淺始終,至為精密。熟讀詳味,
久當見之,今不盡釋也。
康誥曰:“克明德。”康誥,周書。克,能也。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大,
讀作泰。諟,古是字。大甲,商書。顧,謂常目在之也。諟,猶此也,或曰審也。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
與我,而我之所以為德者也。常目在之,則無時不明矣。帝典曰:“克明峻德。”峻,書作俊。
帝典,堯典,虞書。峻,大也。皆自明也。結所引書,皆言自明己德之意。
右傳之首章。釋明明德。此通下三章至“止于信”,舊本誤在“沒世不忘”之下。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盤,沐浴之盤也。銘,名其器以自警之
辭也。苟,誠也。湯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銘其盤,言誠能一日有以滌其舊染之
污而自新,則當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間斷也。康誥曰:“作新民。”鼓
1
之舞之之謂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詩大雅文王之篇。言
周國雖舊,至于文王,能新其德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自新新民,
皆欲止于至善也。
右傳之二章。釋新民。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商頌玄鳥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
物各有所當止之處也。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緡,詩作綿。詩小雅綿蠻之篇。緡蠻,鳥聲。丘隅,岑蔚之處。子曰以下,
孔子說詩之辭。言人當知所當止之處也。詩云:“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為人君,止
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于緝之于,音烏。詩文王之篇。穆穆,深遠之意。于,歎美辭。緝,繼續也。熙,光明也。敬止,言其無
不敬而安所止也。引此而言聖人之止,無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