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
第一节 矿区概况 1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3
第三节 煤层特征 11
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 14
第一节 井田境界 14
第二节 矿井工业储量 14
第三节 矿井可采储量 15
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 19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第四章 井田开拓 20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0
第二节 矿井基本巷道 22
第五章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35
第一节 煤层地质特征 35
第二节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5
第三节 采区车场选型设计 36
第六章 采煤方法 38
第一节 采煤工艺方式 38
第七章 井下运输 45
第一节 概述 45
第二节 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45
第八章 矿井提升 50
第一节 概述 50
第二节 主副井提升设备选型 50
第九章 矿井通风设计 59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59
第二节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63
第十章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67
致 谢 68
参考文献 71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
本矿区位于鹤壁市东,与市区紧邻,南与八矿相接,西北与五矿、三矿相邻,隶属鹤壁市鹿楼和石林乡。东经为114°10′37″~114°13′28″,北纬35°52′49″~35°58′23″。
煤矿东距京广铁路17Km,北距安阳~李珍铁路20Km,鹤壁~汤阴铁路与京广铁路相接,鹤壁至安阳、汤阴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图1-1-1)。
图1-1-1 永安鹤陀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本区为丘陵地貌,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地面标高126.50~227.70m。
本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汤河为区内唯一季节性河流,其发源于鹤壁市西中窑头附近,经本区南部、汤阴县城、在内黄县境内注入卫河,流量0.3~0.4m3/s,最大洪水流量1280m3(1980年8月),最高洪水水位140m左右。
煤矿西部大湖村汪流涧一线有三处面积不大的地表水体,其中两处为小坑塘,另一处为汪流涧水库,面积仅为0.04Km2。本区深部边界外约2Km2的温家沟水库面积约0.1Km2,最大库容104万m3,主要用于拦洪灌溉。
二、气象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15.3℃(1963年),最低13.1℃(1964年),一般14.5℃。气温极值最高42.3℃(1967年6月4日),最低-15.5℃(1967年1月15日)。
据鹤壁市气象局1988年至1999年气象资料,年降水量371.88~825.71mm,平均635.26mm,年蒸发量1637.4~2016.6mm,平均1711.25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3%。
据历年统计资料,8月至来年2月多为北风,最大风速23m/s,3月至7月多为南风,最大风速14m/s。
三、地震
据华北地区地震目录记载,近600年来,波及本区烈度达Ⅸ级以上的地震有20余次。详见表1-1-1。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一、井田地质
本矿位于华北地层区豫北分区太行山小区。区内地层自老到新发育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新第三系鹤壁组、第四系。其中太原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附有井田综合柱状图1-2。
①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本组为含煤地层沉积基底,由灰色~青灰色厚层~巨厚层状石灰岩组成,结构致密,含燧石,具溶蚀现象,缝合线发育,裂隙内充填方解石脉。厚度大于100m。
② 石炭系(C)
a. 本溪组(C2b)
为灰色深灰色泥岩、沙质泥岩、铝质泥岩,含鲕粒及黄铁矿结核。间夹粉砂岩、细粒砂岩和不稳定一0煤层。本组厚26.35~58.25m,平均厚33.16m。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b. 太原组(C3t)
主要由石灰岩、深灰色泥岩、沙质泥岩、粉砂岩和薄煤层等组成,局部夹有细粒砂岩和炭质泥岩。本组厚93.51135.67m,平均厚121.83m。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根据其岩性组合,本组可分为下部石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和上部石灰岩段。
上段由深灰~灰色、黑灰色泥岩、沙质泥岩石灰岩及一8、一9煤层组成,局部夹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共含石灰岩3层(L7、L8、L9),石灰岩中含大量蜓科动物化石,具黄铁矿结核及燧石团块。其中L8石灰岩厚度大,层位稳定,为全区标志层之一。该段厚35.18~49.20m,平均厚42.34m。
中部由深灰色~黑灰色泥岩、沙质泥岩、薄层状粉砂中粒砂岩、石灰岩、煤层等组成。含不稳定石灰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