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英雄鲁智深之佛性.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水浒传》英雄鲁智深之佛性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 鲁智深佛性的体现 4 (一) 假和尚道出真佛理 5 (二)嫉恶如仇的侠义佛肠 5 (三)率性而不失大道的佛性 6 (四)无利无欲的明净本心归佛路 6 二 鲁智深的特殊地位 7 三 作者塑造鲁智深佛性的原因 8 (一)明代的佛学思潮与《水浒传》鲁智深形象的创作 8 (二)《水浒传》吸取儒侠道精神的佛学思想 9 四 鲁智深佛性形象的意义 10 (一)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类型 11 (二)鲁智深形象的塑造满足人们对佛与侠的向往 11 (三)鲁智深形象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 施耐庵以精妙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复杂的英雄起义故事,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ABSTRACT: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近年来,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侠义与佛性等方面的研究熊明鲁智深-理想人格范式的承载-兼从鲁智深形象塑造中的佛教内容考察其特殊地位陈庆纪从鲁智深形象的塑造看水浒传的深层思想蕴涵 参考文献 [1]朱一玄、刘毓忱编,《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之二·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常楠.鲁智深的佛性人生,[J].文史知识,2008(8). [4] 李根亮鲁智深之死的禅意文学界(理论版)宋汭葓陈庆纪从鲁智深形象的塑造看水浒传的深层思想蕴涵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熊明鲁智深-理想人格范式的承载-兼从鲁智深形象塑造中的佛教内容考殊地位菏泽学院学报 可再鲜明一些) 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既是一个行走江湖的侠者,是入世之人,但又是一个寄居佛门的禅者,是出世之人,两种看似矛盾的两种身份,被统一在鲁智深。(语句不通) 鲁智深,原名鲁达,任经略府提辖,《水浒传》第二回鲁智深出场文章描写道:头戴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于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四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鲁智深一身的霸气行头,生得粗犷,常人看见这样的粗人往往也会退避三舍。鲁智深却是个拔刀相助的人,正因为拔刀相助遭受郑屠欺凌的金家父女,与佛门结下了缘。鲁提辖从此剃了头,做了和尚。世人印象中的和尚清心寡欲,了却尘世,遵循清规戒律吃斋念佛,而鲁智深怎么看也并不是能够成佛修得正果之人。鲁智深初到五台山便吃酒到大醉,看门口左右金刚,打碎了那两尊泥做的菩萨,其他僧人皆深感惧怕,怕因此得罪了神佛,在鲁智深眼中那只不过是泥塑笑他醉酒的“鸟大汉”,自然不觉得敬畏。作为和尚,鲁智深岂非无法无天,他的“无法无天”却正中了佛家的佛理。佛学中说成佛之道,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为明理,明理仅仅是懂得佛学的精神,字面上的懂得,鲁智深并不拘泥于拜佛烧香之举,反倒认为日日敲钟念佛,日日静坐面对泥塑雕像,并非是在修佛。看似鲁智深与佛无缘,不敬佛不坐禅,不遵守戒律,但他本性纯良,一心为人不为己,却也和佛家所说的修佛,修的是利益众生的事业。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成佛并不能与佛的功德相比,佛有利益无量众生的功德,明心见性成就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众生的功德。正如有话言道:若是那班闭眼合掌的和尚,绝无成佛之理。何也?外面模样尽好看,佛性仅无一些,鲁智深进了五台山,做了出家人,依旧不改喝酒吃肉的本性,无所不为,无所不作,为假道学之所以可恶。看人只看皮相,但不是真正的佛又怎么能得道? 《水浒传》第三回,智真长老一句话道出了鲁智深的宿命“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暗示了鲁智深将修成正果,在《水浒传》中,智真长老的存在,主要在于对鲁智深命运的预示,充当着鲁智深命运宣示者的角色,在《水浒传》中出现次数可以数的出来,但每次出现时,都与鲁智深相关,通过它临别送偈,预示鲁智深命运,暗示鲁智深未来的主要生命经历,在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后,五台山众僧都不愿意留下这个凶顽的人,智真长老千般万般为他开脱,最后迫不得已,为鲁智深修书推荐他前往大相国寺,为他临行前送偈云:“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在小说第八十九回,梁山英雄征辽胜利后,鲁智深回访智真长老,长老再送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暗示了鲁智深的未来生命历程及最终归宿。小说中也对智真长老的身份作了说明,说他是故宋时一个当事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既然如此,智真长老必然能从鲁智深这个外表丑恶,性格粗鲁的人内心深处探到鲁智深潜在的佛性。一个一心只为帮助别人,能够对自己不断参悟的人,佛性了然于一身,智真长老为鲁达改名智深,拿着空头度牒而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