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完成).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琵琶行(完成)

琵琶行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 “诗王”之称。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后任忠州刺史。 之后又被召为主客郎中。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白居易逝世,享年75岁。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少傅”、“白文公”。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 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讽喻诗,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 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长恨歌》、《琵琶行》在语言和音调的特点: 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 宣宗称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序的作用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 2、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3、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 4、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诗歌分析 齐读第一自然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思考:这一层中,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使全诗一开篇就笼罩在“悲凉”(送别)的气氛中。 请进一步思考:诗中是怎样体现这种“悲凉”的? 提示: 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明确: 1.远离京都,贬谪于此,心中本已“失意痛苦”; 2.加上友人离去,更添了“孤寂、离愁”之伤; 3.再加上送别的环境:秋风萧瑟、霜叶衰草、夜色惨淡,更使人“惆怅惜别”。 三种情感的叠加,使得诗歌开篇“悲凉冷落”,奠下了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 管弦:指“助兴的音乐”。 无管弦:说明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 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 别时茫茫江浸月: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第二层:?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思考:请联系下文,说说这一层有何作用? 明确: 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 1.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2.在“情感”上来说,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 3.从“侧面”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第三层:?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 第一诗段:?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