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八单元.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第八单元

社会心理学 第八单元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及分析 知觉的主要对象是 客观事物;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行为 及其原因的知觉, 其主要对象是人。 1、社会知觉的范围:对自我、他人、群体成员、群体本身的认知。 二、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1、面部表情 (1)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刺激,既有先天遗传,又有后天习得的成分。 (3)表情只是人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的一部分,它往往是和其它形体动作相配合的。 (4)眼睛是能够显示出人类最明确、最准确的交际信号 2、肢体表情----形体语言 3、言语表情: 表达的内容、声调、速度、节奏、音声、音量等 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主要 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年龄、本人的社会经验 和阅历、情境 三、制约人际知觉的因素 (一)知觉的主体 1、交往动机的强弱程度; 2、经验和阅历; 3、个人的情感; 4、其它:社会地位、人生观、审美观、道德观等。 (二)认知的客体方面 —自我坦露程度 1、有难言之隐; 2、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 3、不知道自己此刻的内心感受 研究表明:人们喜欢适度的自我坦露,而不喜欢自我封闭的人,但自我暴露的程度应以不使 对方感到惊奇为限 (三)知觉的情境方面 1、与之经常交往的人; 2、服饰、职业、 经济收入、社会地位、 家庭背景、出身,所处的 环境; 3、情景。 (四)其它因素 1、交往时间的长短、深度、频率; 2、人的情绪、 情感状态.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效应及偏见 社会认知的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人们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对人这一社会刺激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 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1、首因效应: 也叫第一印象所产生的效应。即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首因效应的特点: 1、表面性、片面性、冲动性和联想性。 2、第一印象较深刻、 鲜明、牢固,短期内不易改变,从而影响着对人其它方面的评价。 启示: 1、应利用此一社会心理在求职或人际交往中注意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2、用全面、客观、发展的观点看待人或事。 2、近因效应 个体对最近获得的信息会留下清晰的印象,其作用往往会冲淡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二、定型效应: 是企图在过去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对他人做结论的结果。 启示: 1、你最先听到的信息并非是最可靠的; 2、你看待他人的方式决定了你待人的方式。 3、你待人的方式又决定了他人行为方式的改变。 定型效应易使人形成刻板印象。 3、晕轮效应 某人的一种优点和优势被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有的缺点也掩盖或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 往往在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或性格时表现得最明显。 四、投射效应 是一种以己度人的知觉倾向,即一个人把自己的特点和感觉强加给其他人的趋势。 投射效应的发生通常有两种形: 1、当他人的年龄、职业、社会背景、经历或社会地位等与自己相似时,会把别人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有相同的思想和体验。 2、当知觉主体自身具有某些为人所厌恶的品质和特性时,就会认为他人也具有这种品质或特性。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归因: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行为内部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一、几种主要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共变原则 海德的归因理论是在1958年提出来的。 1、海德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必有原因,可分为两类: 外归因(情境归因):自然环境或他人强力的影响; 内归因(个人归因):个人的人格特质、动机 、态度、情绪、能力、以及努力程度等。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于1972年提出了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对于构成个人行为的原因,除去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之外,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 见下表: 维纳的归因四类型 三、凯利的三度理论 凯利于1967年提出了三度理论。 1、说明行为的原因可使用三种不同的解释: (1)行为的主体(个人); (2)客观刺激物(行为者知觉的对象); (3)所处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 2、找出原因要使用三种信息 (1)一致性:指此人的行为是否与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境下相一致。若是,一致性就高,否则,就低; (2)一贯性:指此人在其它时间和情境 下该行为是否发生。若是,一贯性就高,否则,就低; (3)特异性(区别性):指此人对其它对象是否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若是则特异性低,否则,就高。 五、归因偏差 在人们分析、推断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原因时常常发生错误,就叫归因偏差。 产生归因偏差的原因: 1、行为者和观察者拥有的信息资料不同。 2、注意的对象不同; 3、同行为结果的成败有关; 4、社会地位; 5、相貌、外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