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 四 讲福建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一、福建省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一)生态环境现状 1、生态环境特点 (1)背山面海,自然环境整体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用地结构对生态环境影响大 。 (2)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貌和湿润的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和梯度开发。 (3)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充分满足各种用地的用水需求;但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一些地区某些用地类型的发展 。 2、相关人文因素 (1)人口增长速度快,要求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 。 (2)经济发展速度快,对土地需求的压力大,但也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1、自然资源供给 矿产资源特点:固体矿产141种,探明储量85种。保有贮量居全国前5位18种,居全国前10位20种。非金属矿产多,砂、土、石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金属矿产中、小型矿多,伴生、共生组分多;贫矿多,富矿少,大型矿床、特大型矿床少,能源矿产少,缺油少煤。 2、环境容量 (1)大气环境容量 2005年全省23个城市中,武夷山、福鼎空气质量达一级水平;龙岩、三明市为三级,龙岩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三明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 (2)水环境容量 2005年对全省7个水系6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在2583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79.29%。污染(Ⅳ、Ⅴ类和劣Ⅴ类)河长占20.71%。 (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粗放式经济增长,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2、水土流失趋势有所减缓,但局部仍较严重; 3、土地损毁较为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扩展; 4、森林覆盖率提高,但林种结构不尽合理; 5、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减灾防灾任务艰巨; 6、围垦规模逐年扩大,沿海湿地面积缩小。 二、福建省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正面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 (2)负面影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人地矛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难度。 2、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特别是城市气候的影响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2)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3、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1)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 2、消极影响 (1)开发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强烈 (2)矿产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严重 (3)水电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增加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2)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2、消极影响 (1)重视总量平衡,土地质量问题重视不够; (2)重视占补平衡,海洋围垦带来生态问题。 (四)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森林覆盖率提高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 2、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很大,但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仍很严重 ; 3、沿海防护林建设和防护林更新困难问题; 4、新物种引进和外来生物入侵造成危害。 三、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一)农业方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主要模式 1、闽西山区“盆谷”型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2、闽东南丘陵台地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 3、沿海平原集约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 (二)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式 1、城郊型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 2、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土地生态利用 (三)重要生态和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模式 (三)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分区及管制规则 1、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分区的方法、原则和结果 表7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分区 适宜的用地类型有条件适宜的用地类型不适宜的用地类型重度敏感区生态用地适量生态农用地工矿仓储、商服用地交通、住宅等用地中度敏感区生态用地、生态农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轻度敏感区生态用地、农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非敏感区生态、农业、建设用地 (二)至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2010-2020年) 稳定基本农田数量,通过耕地整理提高其质量,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114.00万公顷。在集约和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全省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5.46万公顷,其中耕地占用控制在8.20万公顷。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8.20万公顷,实现建设占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强化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对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 2.至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结构和规模调整的环境影响 (2)土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三章 位错金属的塑性变形.ppt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doc
-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12月)历史试卷.doc
- 福建省建瓯二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
-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
- 福建省泉州七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福州的老照片.doc
- 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