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书注解、句读与翻译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古书注解、句读与翻译课件

古書的注解 句讀標點、翻譯;古書的注解;一、古注的沿革 正式为古书作注,始于汉代。 郑玄,字康成,师承马融,成就在马之上,遍注群经。《尚书注》、《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等。 ;高诱《战国策注》 《吕氏春秋注》 《淮南子注》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注) 王逸《楚辞章句》(注) 服虔《春秋左氏传注》;魏晋南北朝 : 何晏《论语集解》 魏王弼《周易注》 《老子注》 郭象《庄子注》 郭璞《尔雅注》 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魏晋南北朝三大注: 裴松之《三国志注》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 郦道元《水经注》(疑为汉·桑钦著《水经》);唐代 : 颜师古《汉书注》(班固) 李善《文选注》(梁·萧统编) 陆德明《经典释文》(释难义、难音) 成玄英《庄子疏》 孔颖达《五经正义》(易、诗、书、礼、春秋左传);宋代 : 朱熹《四书集注》(《四书章句集注》) 《诗集传》 《周易本义》 《楚辞集注》 邢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 孙奭《孟子》作疏;《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尚书》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歧注,宋孙奭疏 ;清人对小学专书《尔雅》、《方言》、《说文》、《释名》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其注释的成果颇丰。;清代“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义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说文句读》 《说文释例》; 二、古书注解的类型 1、传 “传,传也,博释经义,传示后人。” 2、注 本义是灌注。唐·贾公彦《仪礼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 段玉裁《说文注》:“解经以明其义曰注。” 广义的“注”包括传、笺、注、疏、正义、集解。凡是给前人著作作注解皆称为“注”。 ;3、笺 《说文》:“笺,表识书也。”笺是对传的再解释,是对经文和前人的注解有所阐发和补充而标注在旁边。;4、疏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文,也解释注。如《周礼》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庄子》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5、正义 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其正确的意义。其实与“疏”同实而异名。唐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实际上是疏。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都等于疏。 但,不是所有的正义都等于“疏”,如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并不是对注的注。 6、章句 即“离章辨句”,除了解释字、句外,还串讲文章大意,如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孟子章句》中有“章指”专门解释每一章的大意。; 7、集解、集注、集释 汇集前代各家注疏于一体,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如朱熹《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何晏的《论语集解》其中的“马曰”“包曰”“孔曰”是引用马融、包咸、孔安国的注,不标明“某曰”的才是何晏自己的见解。何晏在《论语集解·序》说:“集诸家之说,记其姓名;有不完者,颇为改易。”裴因《史记集解》,清郭庆藩《庄子集解》等。 ;经 传 笺 疏 集解 今人注译 ; 三、古书注解的术语 1、曰、为、谓之——略等于“叫做”。 被释词置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 《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楚辞章句》:“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嫉才妒妇);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四字同有“刻”意); 2、谓——说的是,是指,是说。 被释词置“谓”前。与“谓之”不同,常用于指明范围或说明被释词所比喻、影射的事物。 《礼记·王事》:“天子无事。”注:“事谓征伐。”(范围,“君之大事在‘祀’与‘戎’”,“征伐”即“戎”。)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比喻); 3、貌,之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