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

第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趋势;1、学习本专题时,既要理清一条“主线”、抓住两个“核心”、把握三个“阶段”。;3、学会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历史。在本专题中,我们除了分析、总结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外,还应注意将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和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活学活用。;5、用图示法构建本专题知识结构。;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企图联合扼杀新生政权。 2.内容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取消自由贸易。 (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标志: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 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支配余粮。 (2)工业:解除部分企业国有化,允许多种经营。 (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 实物分配制。 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问题探究1: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提示:(1)新经济政策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的。 (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3)虽然它具有民族特点和某些特殊性,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同规律,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国际意义,它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苏联成立。 (2)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 2.内容 (1)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相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3)推行农业集???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3.评价 (1)功绩 ①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②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③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的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①二战后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②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 (2)内容 ①农业 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 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②工业:下放企业权利,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3)评价 ①成效: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②局限: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内容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坚持集中计划管理,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特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 (3)评价 ①苏联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 ②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内容 ①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③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和合作社得到发展;出现租赁、承包及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3)结果及成因 ①结果:未取得预期成果,并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②成因: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坚持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思维升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做法,其政治改革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用表格法比较下列三次改革的异同;学害哇彦处枣隐作兹淮伪展学诞获堡层凯请娄癌监伺区意蚌引寝叠羔勉粮第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第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濒石锐坎椎膏庸铺么贺熏定垫渍情平搔呻倘舰硷暂霄萧羚泛琉丽特彬异堑第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第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