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心物关系
第三章 心物关系 问题: 假定心灵和物质都存在,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心能还原成物吗? 一、二元论 心灵和物质是属性不同、独立存在的两种实体。 物理事物:占据空间,公共可观察。 心灵:产生意识经验,私有性。 一、二元论 二元论的困难: 它如何解释心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事实? 物理事件可以造成心理事件,心理事件也可以造成物理事件。 一、二元论 笛卡尔解决身心问题的尝试: 身体和心灵有一个中介,它是大脑中的“松果腺”。心灵位于松果腺,在大脑产生意识;意识通过驱动松果腺,带动身体活动。 作为沟通身心的桥梁能够是物理事物吗? 二、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 主张: 心理事件具有非物质性。 心理事件是由物理事件引起的“副现象”,但本身不能引起物理事件,不具有因果力(causal power)。 二、副现象论 质疑: 心理事件引起物理事件难道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事实吗? 例如:你决定举手。 二、副现象论 回应: 归根到底,任何心理事件都有物理上的原因——某个大脑状态。推动行为的,不是意识,而是大脑。 二、副现象论 例子: 手触碰火炉,会让你产生烫的感觉,因而把手移开。 副现象论者的解释: 手触碰火炉→皮肤上的神经受到刺激→神经把信号传到大脑的神经元(让你有烫的感觉)→神经元信号传到手臂→手臂移动 二、副现象论 如果副现象论为真,会有哪些结果? 既然意识是大脑状态的“副现象”,那么,只要能控制你的大脑状态,就能控制你的意识! 三、行为主义 主张: 没有内心世界,只有外在行为。所谓的心理事件,其实是种种复杂的行为倾向。 行为倾向不等于实际行为。 P处在某种心理状态,意味着: 如果情况是A,那么P将X;如果情况是B,那么P将Y;如果情况是C,那么P将Z;如果…… 三、行为主义 质疑1: 有些心理状态似乎和行为没有明显的联系,例如相信1+1=2,回忆鼋头渚的景色。 三、行为主义 质疑2: 心理状态能解释我们的行为,而心理状态一旦还原成行为倾向后,似乎就不再有解释力。 他锁住门,是因为他相信楼下有一只老虎。 他锁住门,是因为在特定情况下,他会去锁门。(行为主义的分析) 回应:可将行为倾向进一步分析为大脑状态。 三、行为主义 质疑3: 将一种心理状态还原成特定的行为倾向时,还会牵扯到其它心理状态。根本不可能将一种心理状态还原为纯粹的行为倾向! 例如:他相信楼下有一只老虎。 在特定情况下,他会去锁门(行为主义的分析)。 思考:他去锁门这个行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补充心理条件:他害怕被老虎吃掉! 三、行为主义 他害怕被老虎吃掉! 在特定条件下,他会去锁门(行为主义分析)。 哪些条件? 必须包括:他知道楼下有一只老虎。 四、等同论 主张: 所谓的心理状态和大脑状态是同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 “同一回事”意思是数量上是同一个。 感觉 思想 疼痛 兴奋 沮丧 忌妒 大脑状态 大脑皮层中电化学的刺激 四、等同论 四、等同论 质疑1: 大脑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意义不同。 回应1: 意义不同的两个语词,指称的可能是同一个事物。 例如: A《资本论》的作者。 B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为墓志铭的人。 四、等同论 质疑2: 对它们的期待不同。我们期待某人有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期待他的大脑处于某种状态。 回应2: 期待A,而不期待B,并不意味着A和B不是一回事。 四、等同论 质疑3: 心理状态和大脑状态的性质完全不同,性质不同的事物肯定不是同一个。 回应3: 性质不同的东西有可能是同一个。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会呈现不同性质。 反驳3: 同一时刻下性质不同的事物肯定不是同一个。 四、等同论 质疑4: 等同论意味着只要充分了解大脑状态,就能知道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子。真的是这样吗? 主观感受只能通过内在视角掌握。科学家从“外在视角”无论怎么研究,都无从了解心理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 四、等同论 意识经验能还原成大脑状态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等同论 如果等同论为真,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自由意志的信念受到挑战,责任的观念遭到削弱。 心物关系问题的两难 如果认为两者性质全然不同,似乎就无法解释两者的相互作用;如果把心还原为物,似乎又和我们的直觉相冲突。 课后阅读材料 心物关系: 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第31—42页。 克里斯·霍奈尔:《哲学是什么》,第79—113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