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教育20150512课件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和日本的教育;17至18世纪的德国教育;第一节 19世纪的德国教育;(二)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有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文科中学的改革
1、整合五种古典中学统称为文科中学
2、规定教师资格 P262
3、推行新的课程体系,试图实现“全面教育”
(三)高等教育 洪堡 1767-1835 P263
创办的新式的柏林大学,进行教学、科研。
首先,柏林大学具有充分的自治权;
其次,聘请既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又有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
第三,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三、德意志帝国时期(1870-);二、费希特论国民教育;第斯多惠(1790-1866),民主主义教育家,《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一)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和原则)
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二)论教育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达到自我完善。
(三)教学论
1、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主次之分,相比之下,形式是首位,是目的。;2、教学原则
遵循自然的原则
遵循文化的原则
连续性和彻底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启发式原则
3、论教师
自我教育
有崇高的责任感
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17至18世纪的法国教育;19世纪法国政局变化;拿破仑的教育改革;中央集权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第二节 19世纪的法国教育;(三)中等教育
19世纪初,中等教育发展受到政府重视,大批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纷纷创办并成为主要的中等教育机构。
普法战争后,现代中学和女子中学先后设立。
(四)高等教育
创办了一批专科学校,组建的几所军事院校以及开办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文科成为独立专业,神学科地位大大下降。;政权;;埃米尔·杜尔凯姆(1858年-1917年),又译为涂尔干,迪尔海姆,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 ,《教育与社会学》
(一)论教育功能——人的社会化
培养人才,整合社会,集体意识。培养个人使其具备作为社会成员与特定群体成员所必须具备的身心状况。
(二)论道德教育
道德与宗教分离,进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唯理教育。
道德教育时机在小学阶段,任务是把社会群体的道德价值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规范。
(三)论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依赖性;17至18世纪的英国教育;第三节 19世纪的英国教育;福斯特法案 ;法令规定在教会学校设置不足的地区,设置民选的教育委员会,用地方税举办公立初等学校;各教派所设立的学校的地位得以保持,但不能从地方税中得到补助;并决定公立学校可以进行不属教派性的宗教教学,同时允许教师不参与学校的宗教教学,学生家长亦可要求其子女不参加学校的宗教仪式或宗教教学。
法令规定儿童5~12岁入学,每周缴纳9便士以内的学费。这一法令形成了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的教育制度。1871年,117个教育委员会制订法律,要求实施某种程度的强迫入学制度。1880年实行5~10岁的义务教育;1893年提高到11岁;1899年提高到12岁。1891年完全实行初等免费教育。;(三)中等教育的改革
中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基本沿袭18世纪的传统,实施机构主要是捐办的文法学校和公学。
在19世纪后期,公学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课程内容的扩充、董事机构的改革等。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
产业革命促使高等教育发生相应变化,主要体现在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上。
伦敦大学成立;二 课程改革健将的斯宾塞;斯宾塞 1861年《教育论》;斯宾塞论教育;名称;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第四节 19世纪的美国教育;(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30年代的产生了公立学校运动。
公立学校通常指由公共税收维持、公共教育机关管理、所有公民应享受的免费教育。主要表现:
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学校。
2、强迫入学。
3、免费教育。
1852年马萨诸塞州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拉丁文法学校依然存在,但文实中学迅速发展,在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中等教育的主体。1850年,6085所,三大类:升学就业型,专科性质和职业型。
19世纪下半叶,公立中学逐渐取代文实中学。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
1、办学形式上,以私立为主体,私、公兼有。
2、高等院校数量大增,但规模较小,250人。
3、农工学院兴起。《莫里尔法》赠地学院
4、效法德国,建立学术型大学。霍普斯金大学1876
5、女子进入高等院校。;(一)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作用:
(1)用建免费学校的办法实施普及教育是共和政府存在的保证;
(2)教育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
(3)教育是使人民摆脱贫穷的重要手段。
教育目的:
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二)论教育内容
在第12次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