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师培训演讲-食品卫生和安全
食品安全 张勇 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食品的常见污染和预防 食品污染:外源性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污染物)进入食物。 污染的分类: 生物性:微生物(病毒、细菌),寄生虫,昆虫等。 化学性:农药,重金属,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化学污染。 物理性:杂质,放射性元素等。 食物的生物性污染 细菌污染 细菌种类 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 非致病菌:或称腐败菌 污染途径: 生前感染: 外界污染: 细菌污染的危害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其它危害。 食品腐败变质: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因微生物的作用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丧失食用价值的变化。 食品的腐败变质的过程 蛋白质?氨基酸 组胺,酪氨,尸氨,脯氨,吲哚,硫化氢?恶臭 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TVBN 脂肪?醛,酮,酸,过氧化物等?“哈喇味” 碳水化合物?小分子糖,有机酸,醇?甜味,酒味。 腐败变质的鉴定: 感官:气味,味道。 物理性质:硬度,弹性,韧度,颜色等 化学性质:ph值,TVBN,K值等。 微生物计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 食品腐败变质控制措施 高、低温。 脱水。 高渗透压。 低ph值。 化学防腐剂。 微波,辐照。 真菌及其毒素污染 食品变质:失去食用价值。 霉菌毒素:人畜中毒,致癌等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20余种,耐热,不容易破坏分解。 污染食品:南方较重,主要以粮食和油料为主。最容易污染的食物有玉米和花生。 黄曲霉毒素毒性:剧毒,以黄曲霉B1最强。 急性毒性:中毒性肝炎,死亡。 慢性毒性:生长障碍,体重减轻等(肝脏亚急性或者慢性损伤) 致癌:肝癌(主),关系明显,作用强。 赭曲霉毒素 曲霉,青霉等产生。 一组结构相关的化合物,赭曲霉毒素A毒性最强。 主要污染玉米,大麦,花生,大豆,柠檬类水果,腌制火腿等。(我国污染较轻) 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强),可能是人类致癌剂。靶器官为肝脏和肾脏。 展青霉素 主要污染水果及其制品,面包,香肠 等。 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其致癌性未明。 单端胞霉烯族化合物 镰刀菌属部分霉菌产生。 基本化学结构是倍半萜烯,结构稳定。 主要污染谷物 。 毒性: T-2毒素: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免疫毒性,可能有胚胎毒和遗传毒性。 DAS毒素:损害造血器官 DON毒素:中毒(醉谷病),致呕毒素,可能的胚胎毒性和致癌性。 其它霉菌毒素: 玉米赤麦烯酮:类雌激素作用。 伏马菌素:神经毒(脑白质软化),肾脏毒性,致癌(致癌促癌)。(玉米和玉米制品) 3-硝基丙酸:神经,肝脏,肾脏损害,预后极差(甘蔗) 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 防霉: 去毒: 制定和执行各类食物霉菌毒素的最高限量标准。 食物的化学污染 农药污染 农药残留: 由于使用农药,在环境和食品中残存的农药的母体、有毒的降解产物、衍生物和代谢物等而对和环境食品造成的污染。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农田施用农药对作物的直接影响(沾染) 2.作物从污染环境中吸收农药(吸收) 3. 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生物富集) 4.其他 有机磷农药: 化学性质不稳定,易降解,低残留,不蓄积。 神经毒,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大量积聚。 急性毒性和慢性中毒。 氨基甲酸酯类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在酸性条件下易与亚硝酸盐类生成亚硝基化合物有潜在致癌性。 拟除虫菊酯类 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低。改变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使神经传导受阻, 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对皮肤有刺激和引起过敏,个别品种疑有胚胎毒性,致癌性不明。 有机氯农药: 中等毒性、难分解、半衰期10年以上,脂溶性强,蓄积于脂肪和含脂高的组织器官。 代表性产品:666、DDT、DDD,我国 从1983年开始停止生产和使用 有雌激素活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类雌激素), 有致癌、致畸作用 。 有毒金属污染 有毒金属污染食品途径: ? 环境的高本底 ?? 工业三废排放 ???食品管道、容器、食品添加剂 汞 甲基汞:在水中由无机汞经厌氧菌作用形成。经食物链富集(强蓄积性)后在鱼体内可形成较高浓度,从而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如日本水俣病。 是水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神经系统损害 铅:主要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儿童较为敏感,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 砷 强蓄积性, 与酶蛋白巯基结合,体内物质代谢异常,毛细血管毒物。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征候群,皮肤色素异常着色,皮肤过度角化和末梢神经炎。皮肤癌/肺癌。 慢性砷中毒已经成为日本第四号公害病。 镉 食品容器(合金、釉、颜料、镀层成分) 半衰期10+年,主要蓄积于肾,抑制巯基酶活性,主要损害肾、骨骼和消化器官。“痛痛病”。 有3致作用。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 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300多种) 烷基偶氮羟类化合物有较强的致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