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

材料四: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内 容 问 题 经 济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 作为改革的重点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1985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乌克兰视察时的讲话》、 戈尔巴乔夫2006年初在接受《环球人物》时的谈话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 1)戈尔巴乔夫改革是从哪方面入手的?有怎样的变化?改革成功吗? 2)他的改革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的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还是在否定社会主义? 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学,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局势失控 知识整合: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内容 评价 议 设计意图 突破难点,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思考能力 课堂练习(3分钟) 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 (三)拓展延伸 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其次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请回答: (1)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2)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大胆尝试新课改理念,在授课中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在课堂上结合知识点设计不同形式合作探究的环节。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努力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但由于讨论环节时间掌控不好,学生的个体发言不能全部淋漓尽致的展现。 阿勒泰地区三中 马红玫 说课内容 一、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 三维目标、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七、教学程序、 八、教学反思。 一、指导思想 《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地位、作用分析 (一)《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本课与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起,全面展示了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教版在教材的处理上与其它版本略有不同,其不仅谈经济改革,也谈政治改革。了解苏联的成就与挫折,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延续性、交融性。教材虽图文并茂、辅助性材料翔实,但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内容过于条理化,教师需要补充相应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由初中的具体感知向抽象认知过渡,对苏联经济改革这一跨度大、综合性强、思维有深度的知识点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很难从宏观的历史角度认识到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一次被事实证明为不成功的实践。 四、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 1 识记: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 2 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结果 把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 、结果 弄清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形势及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的改革异同。 4 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及对中国改革的警示。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比较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本质特征。在分组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改革的道路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