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13C法研究砂姜黑土添加秸秆后团聚体有机碳变化规律.PDF

δ13C法研究砂姜黑土添加秸秆后团聚体有机碳变化规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δ13C法研究砂姜黑土添加秸秆后团聚体有机碳变化规律

第 33 卷 第 14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3 No.14 2017 年 7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l. 2017 179 13 δ C 法研究砂姜黑土添加秸秆后团聚体有机碳变化规律 1,2 1,2※ 1,2 1,2 3 1,2 刘 哲 ,韩霁昌 ,孙增慧 ,张卫华 ,余正洪 ,侯 莹 (1.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西安 710075 ;2.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5 ;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 摘 要:为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索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外源新碳及原有 13 13 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该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运用 δ C 示踪方法,将稳定同位素碳(δ C )标记的水 稻秸秆添加入砂姜黑土,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培养时期不同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不同时期各粒级土壤外源新 碳及原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未添加水稻秸秆的砂姜黑土(对照组),水稳性微团聚体(250 μm) 占主体,团聚体有机 碳含量低。与对照相比,添加水稻秸秆 (试验组)显著促进了2000 、2000~250 μm 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团聚 (P0.05 ); 培养到 120 d 时,2000 、2000~250 μm 水稳性团聚体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265.5% 、16.0%,促使水稳性大团聚体(250 μm) 占主体,显著提高了砂姜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 ,GMD )、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R0.25) ,降低了分形维数(D )值(P0.05 ),土壤结构稳定性明显得到改 善。试验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培养到 15 d 时,2000 、2000~250 、250~53、53 μm 粒级团聚体有机 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 21.4% 、25.4% 、34.7%、50.0%,其中微团聚体有机碳增加幅度大于大团聚体的增加幅度。MWD、 GMD、R0.25 与 2000~250 、250~53 μm 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与2000 μm 粒级团聚体有 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与53 μm 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关系不显著。不同粒级团聚体的 δ13C 值明显增加,动态 变化较大,表明外源新碳周转速率较快。外源新碳主要分配在250~53 、53 μm 粒级微团聚体中,分配比例分别为 38%、 28% ,外源新碳的分解速率明显快于原有机碳。研究得出添加水稻秸秆有利于增加砂姜黑土的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 及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提升土壤碳水平,改善了土壤结构,这为淮北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及有机碳循环提供了 理论依据。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秸秆;δ13C;砂姜黑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7.14.025 中图分类号:S152.4;S153.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7)-14-0179-09 刘 哲,韩霁昌,孙增慧,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