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_永久迁移意愿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工_永久迁移意愿研究

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 提要:在我国城乡户籍制度仍然存在的背景下,什么因素影响农民工选择城市户籍,做出永久迁移城市的决策,是本文研究的问题。研究发现,如果以是否愿意放弃土地作为行为性永久迁移意愿指标,那么影响农民工迁移意愿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迁移动力,相对集中在个体的人力资本和城市生活方式认同上,是一个基于经济理性的选择;如果以是否愿意将户口迁入打工城市作为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指标,那么影响农民工迁移意愿的主要原因则相对集中在地域性因素和制度合法性压力上,是农民工寻求制度保障来改变城市生活境遇的社会理性选择。在不同迁移意愿的人群中,个体迁移动力与制度合法性压力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迁移意愿 制度性永久迁移 行为性永久迁移 个体迁移动力制度合法性压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0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要构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据统计,目前农民工的规模已达112亿。但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并没有随着这一进程迅速消失,农民工在企业和城市遭遇的不平等,以及如何缩小乃至消除这些不平等,始终是政府、学者和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关注的是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广大农民获得合法、平等地在城市就业的权利;90年代,人们进一步关注到与农民工城市就业相联系的如失业保险、退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权利;进入21世纪,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转向公民保障权利,如义务教育权利,生存保障权利(指最低住房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权利)等。然而,中国的户籍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公民权利实现具有/属地化0特征,即获取义务教育、生存救助等公共产品的权利是以地方户籍身份为凭证的。所以,农民工要充分实现自己在打工城市的劳动保障权利,进而实现自己在打工城市的公民权利,就必须获得打工所在地的城市户籍,实现永久性迁移。因此,/户籍制度已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中的焦点问题0(朱宇,2004a:52)。解决农民工的城市户籍,使那些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能永久地迁入城市,被看作是改变农民工目前遭遇的不平等,减少大规模的乡)城循环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根本选择(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从社会平等和社会融合的理念出发,解决农民工在打工所在地的城市户籍身份,实现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无疑是应该的,也是最理想的。但是从人口迁移的研究来看,这种观点背后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农民工都愿意放弃农村户籍,选择城市户籍,做出永久迁移城市的决策。其推论是,/我国流动人口的非永久迁移是一种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不正常现象;一旦户籍制度被取消,这种非永久人口迁移将被永久迁移取代0(参见朱宇,2004a:52)。然而,从国外移民研究的报告来看,永久的定居迁移并不是所有移民的选择(参见朱宇,2004a:21)。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永久迁移也不是所有农民工的选择。例如朱宇2002年在福州、泉州、厦门、漳州和晋江五地的研究显示,愿意全家迁移城市的流动人口只占被调查者的24%(朱宇,2004b:57);侯红娅等人2003年在全国25个省份完成的1182份问卷调查显示,只有45199%的农村流动人口愿意/放弃土地和农业劳动,进入城市居住并从事非农工作0(侯红娅等,2004:52)。由此引出本文的问题:在目前城乡户籍制度仍然存在的背景下,什么因素影响农民工选择城市户籍,做出永久迁移城市的决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我们的理论发现,更可以为如何开展户籍制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一、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 (一)国外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和研究 过去50年国外关于人口迁移的研究非常活跃。美国著名人口学家梅西将其描述为一个高度多元化、碎片化的领域。他从四个方面(或维度)总结了当前移民研究领域存在的根本分歧:首先是关于时间的问题,即移民研究是瞬时性的,还是必须纳入到一个较长的历史框架下进行;其次是关于迁移行动的根本动因到底在个人还是在结构;第三是关于合适的分析层次和分析单位,究竟应该是个人还是家庭;第四是关于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迁移的原因还是迁移的影响(Massey,1990)。整个领域的碎片化就是因为研究者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分歧相互交叉、分割形成的。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他又试图对有关人口迁移的众多理论进行梳理,将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迁移是如何产生的,包括新古典经济学、新移民经济学、二元劳动力市场和世界体系理论;另一类是关于迁移是如何持续的,主要包括网络理论、制度理论、累积因果理论和迁移系统理论(Massey et al.,1993)。 关于迁移行为的产生,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理论主要从经济发展过程来解释劳动力迁移(Massey et al.,1993),其创立者是著名经济学家W. A.刘易斯,1954年他在一篇题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