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重点资料(修改版)
第一章 概论
1.大气污染: 系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生活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2.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3.大气污染分类
按影响范围:局城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全球性污染、地区性污染
按污染特征分类:煤炭型污染 、石油型污染 、混合型污染 、特殊型污染
按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还原型 、氧化型
按存在状态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霾、雾),气体状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S化合物、以NO为主的含N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污染物排放的方式:高架源和地面源。
污染源的几何形状:点源、面源和线源
污染物排放的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
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5.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颗粒物质等。
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结合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之统称。
降尘: 粒径 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飘尘: 粒径 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第二章 燃料与大气污染
煤的分类:褐煤、烟煤、无烟煤
燃料按物理状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P29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灰分:是煤中不可燃矿物物质的总称。
元素分析:是用化学方法测定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等的含量。P31
煤中含有硫的形态(四种):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xHySz)和元素硫。
煤的成分表示方法中常用的基准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为: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燃烧过程的“三T”条件为:温度、时间和湍流度。P39
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 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理论空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 :实际空气量Va与理论空气量Va0之比
空燃比(AF):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由燃烧方程直接求得。P42(空燃比为无量纲)
13、燃料设备的热损失:(1)排烟热损失(2)不完全燃烧热损失(3)炉体散热损失
14、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
15、 过剩空气较正
因为实际燃烧过程是有过剩空气的,所以燃烧过程中的实际烟气体积应为理论烟气体积与过剩空气量之和。
用奥氏烟气分析仪测定烟气中的CO2、O2和CO的含量,可以确定燃烧设备在运行中烟气成分和空气过剩系数。
空气过剩系数为:a=
M——过剩空气中O2的过剩系数
设燃烧是完全燃烧,过剩空气中的氧只以O2形式存在,燃烧产物用下标P表示,
假设空气只有O2、N2,分别为20.9%、79.1%,则空气中总氧量为
理论需氧量:0.264N2P-O2P
所以(燃烧完全时)
若燃烧不完全会产生CO,须校正。即从测得的过剩氧中减去CO氧化为CO2所需的O2
此时
各组分的量均为奥氏分析仪所测得的百分数。
标况下烟气量计算式:
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例题、习题)
第三章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大气层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绝热直减率): 干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以γd表示。
2、逆温: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逆温的最危险状况是逆温层正好处于烟囱排放口。
逆温形成的过程:形成逆温的过程多种多样,最主要有以下几种:(1)辐射逆温(较常见)(2)下沉逆温(3)平流逆温(4)湍流逆温(5)锋面逆温。
3.辐射逆温
由于大气是直接吸收从地面来的辐射能,愈靠近地面的空气受地表的影响越大,所以接近地面的空气层在夜间也随之降温,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下降得不如近地层空气快,因此,使近地层气温形成上高下低的逆温层,这种因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现象叫辐射逆温。[以冬季最强 ]下沉逆温:由于空气下沉受到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成为下沉逆温。
4.五种典型烟流和大气稳定度
(1)波浪型 r>rd 很不稳定(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英语精读预备级Unit 2 Parents.ppt
- 大学课件燃料与燃烧.ppt
- 大学英语视听说4上课课件设计unit1.ppt
- 大工13春《电机与拖动实验》实验报告.doc
- 大工12秋《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一、二、三.doc
- 大工《电力系统分析》开卷考试期末复习题.doc
- 大数据处理中的安全.doc
- 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流挖掘.pptx
- 大学英语第四册unit2课件.ppt
- 大学英语课程PPT.ppt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