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众媒体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传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姓名:刘冬兰 学号:131041185 班级:13级经济4班
【论文摘要】在信息时代,人们接触最多的是大众传媒,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信息,不断进行自我的社会化。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媒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目前网络传媒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更加普遍的人群。本文首先对大众传媒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以及总结了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大众传媒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针对大众传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众传媒;日常生活;影响;解决对策
正文:
大众传媒是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传递各种信息的物质载体,传统上指传播范围广大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六种传媒(前三种又称印刷传媒,后三种又称电子传媒),今天的电子传媒则应加上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音像出版物等新兴传媒。狭义上,大众传媒特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种传媒(今天应包括互联网),这些传媒与新闻传播关系,即以新闻传播为重要使命,因此有被称为新闻传媒。
一、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当代世界大众传媒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亦然。1998 年至2001 年间, 中国国内传媒业连续3 年保持了25 %的增长速度; 从1998 年起, 传媒业的利润,总额就超过了烟草业, 跃居国家第四大支柱产业。
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据必威体育精装版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比上年增长15.2%。从传媒产业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1年,报纸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31%,互联网业务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2%,几乎占据了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传媒业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手机上网用户超过了1.5亿。一大批基于新技术的传播载体纷纷涌现,新闻网站、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引擎、聚合站点、网络论坛、博客、播客、手机、移动多媒体,乃至新近出现的微型博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收发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手段。
二、大众传媒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大众传媒是组织社会大众强有力的工具。在我们国家,作为各级党的组织直接管理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是党的舆论工具,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能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突出凸现某类信息,使其成为社会瞩目的特点,并且能够直达受众。例如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头题新闻、专题报道等,它具有强化效应。
2、大众传媒全面参与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代人。大众传媒,尤其是报纸、电视等媒体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一名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一天24小时,他起码要有5-6个小时在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可见媒介之重要。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公民,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也需要在一些轻松的节目和娱乐中得到松驰和满足。
3、大众传媒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文化趣味。就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来说,它们除传播新闻外,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发挥着专门学校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它们能把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大众传媒的独特的功能对社会起舆论监督作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渠道,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以舆论的方式对国家机关的政务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务实施非强制性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
(二)负面影响
1、媒体从众心理严重,追求了轰动效应,丧失了社会责任意识。?留意观察如今林林总总媒体,内容与形式同质化,跟风雷同,从众心理产生从众效应。媒体自身也存在的“沉默螺旋”现象,导致有些消息要么不报,要么铺天盖地,一哄而上的架势让大众有了厌倦、逆反心理。
2、消极自私心理,使媒体社会预警功能呆滞、失灵,“不知情或迟知情”、“知情不报或缓报”。 回顾、审视近年来,法轮功邪教、1998年特大洪水和2003年“非典”对我国社会发展、稳定造成相当危害的典型危机事件,媒体的应对措施,有经验亦有教训。“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自私心理,使媒体社会预警功能呆滞、失灵。
3、传媒中的“嫌贫爱富”心理,偏爱“强势群体”多,关注“弱势群体”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以大款、富豪、“成功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刊和栏目越办越多,而为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工人、农民服务的专刊和栏目却越来越少;
4、利益与公信错位,大众形成了依赖媒体却不信赖媒体的矛盾心理,无所适从。受利益的驱使,大众媒体在利与义间难以兼顾,很容易发生利益与公信的错位。大众一方面在跟着媒体走,一方面又形成了依赖媒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