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语言标点使用审查.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考试语言标点使用审查

使用标点 ;几种特别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例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教育”与“新闻出版业”尽管是并列词语,但两者之间已经使用了连词“和”,所以此处的顿号就没必要再用。)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a.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b.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6. 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例如: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例如: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5. 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例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的冒号应删去。) 6.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例如: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7.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例如: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着”没有提示性,去冒号。);(三)、问号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例如: a.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b.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例如: 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b.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例如: a.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b.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例如: a.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b.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感叹号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例如: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例如: 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五)、引号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直引、夹引都放在引号之内。例如: a.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c.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就冲出了出去。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典型考题】; 解析: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冒号、分号、引号以及引号内标点使用的掌握情况。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牢固掌握题目要求所涉及到的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语境。最后要运用平时积累的有关标点符号使用中变化的规律去解决问题。A、B、C三句中的标点运用是非常规范的,只有D句中引文末了用的是感叹号,按规定必须放在引号之内,所以是错的。 参考答案:D;2005 杭州卷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在电话诞生之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竟都变成了现实。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D.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解析:这是一道正选题,主要考查了冒号、问号、顿号以及引文末标点的用法。A项中的冒号应该管到句子末尾,所以中间的句号用错了,只能用分号。C项中开头的引文因为是问句,所以问号应该放到引号里面。D项中“三四十”表示的是约数,所以中间不能用顿号。而B项虽然用了两个问号,似乎有问题,但句子要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