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教学要求语言意识
语文教学呼唤语感的劲风
安庆十中 曹百兵
有人问两个小姑娘,她们两人中谁更漂亮一些,刚会说话的回答:“我和姐姐一起漂亮。”稍大一点的马上纠正:“不是‘一起漂亮’,是‘都漂亮’。”再问她为什么用“都”,而不用“一起”,她无法回答。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修正显然是语感在起作用。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
对此,历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如果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
“语感就是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它意味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触、感觉、领会、认知、验证、考察切近物象,从而深入具体地把握作品的本质。”
“语感是在阅读时,读者凭着积累的语言经验而又自觉不自觉地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感受语言的过程。”
“语感是感悟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
“语感是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感觉,是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结构。”通过以上观点的分析,不难得出:语感其实就是语言直觉,是人们对言语词句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直觉判断。这种判断通常是无意识的,一般人对此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通俗的说法,语感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们在视听之际不假思索地感知言语词句进而立刻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是一种直觉思维。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一个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语言运用,这就是语感的功劳。正如一个人他并不知道火是怎么产生的,但他同样可以用火去做很多事情。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或者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主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感的感觉。”还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并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御文字”。吕淑湘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曾举了个例子: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这段文字可谓说明了语感作用的真谛!因为汉语“偏重心理,略干形式“(黎锦熙语),与西洋的“法治”的语言不同,是一种“人治”的语言(王力语),不能完全依赖有关形式的知识,而必须特别重视言语主体的心理因素,这主要就是语感。人们进行读写听说活动既不会也不可能亦步亦趋的依据所用词语的理性含义和范畴以及有关的句法规则,而主要凭靠语感。语感实际上是左右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
比如,诗歌鉴赏课上,学生读到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的诗句时,脸上显出戚戚之色,甚至有人满含泪花,一声长叹。这就是语感的力量使然。再者,相传请代纪晓岚为乾隆皇帝题扇,题写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掉了,乾隆龙颜不悦。情急之下,纪晓岚提笔在扇上断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纪晓岚在这里不着眼于细节的逻辑分析,而是冲破了某些羁绊,超越了某些限制,从而带来了创新意识,凭借语感的直觉通过对原有语言的创造性处理使这首千古流传的七绝诗变成了一首绝妙好词。有的人能“一听就懂”、“一目十行”、“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就是语感的这种直觉性的外在显现。
相反,如果摒弃语感,死死抱住语法规则不放,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行不通的。比如“我去看病”这句话,谁都知道传递了这么一条信息:“我”病了,去医院检查。如果根据语意.语法,那么只能将这句话理解为“我”去“探望”病,显然这是错误的。人们常说“一句话惹人笑,一句话惹人跳”,也是这个道理。
语感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太重要了,以至马克思提出:“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创造具有深刻的感受力的的丰富的全面的人”。
遗憾的是,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这种激动人心的“语感”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这“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真正重视,更没有去落实。实际的情况是:
学生学了五六年的外语,却连一句基本的完整的口语都说不上。
学了十几年的语文,不仅连一篇象样的作文写不出,而且是逢句必病,逢字必错。
更有甚者,语文测试常会出现上课的不如没上课的,上课认真的不如上课随意的“奇怪”现象。
至于学生对语文课的评价,基本都是同一腔调;“没劲”“乏味”……
语文课到底怎么了?
首先,问题不在语言对象本身。古语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既然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流传千古,既然能入选语文课本当作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白马湖景区入口节点景观方案设计.pptx
- 《中国神话传说》分享课教学反思-郭丽媛.docx VIP
-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南阳完小马晓娟.ppt VIP
- 2024年国开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3-4网考题库(附答案).pdf VIP
- 2023年中国小微信贷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pdf
- (必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近年考试真题题库汇总(300题).docx
- 被告(第三人)信息表.doc VIP
- 小班语言:秋叶飘.ppt
- Unit 3 My School (Period 3)课件-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2024.pptx VIP
- 2022年银行工作人员”屡查屡犯“问题整治专题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