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组织模块化的新制度经济分析
产业组织模块化的新制度经济分析
陈纪平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 )
E-mail:cjplyx@126.com
摘 要:本文概述了模块化的产生及其基本界定,在交易费用分析框架下对产业组织的模块
化机理进行了分析。信息化改变了产品生产活动的度量成本,从而使得经济组织结构向着节
省交易费用的方向变迁,即组织模块化。组织模块化的主要功能就是对高度量成本的生产活
动进行评价与激励,完备的风险投资市场和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其运作基本条件。
关键词:模块化,产业组织,交易费用
中图分类号:F40
1.引言
模块化本来是一个技术概念,是一个用于解决在复杂系统中如何进行设计、生产的处理
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如在建筑活动中对不同建筑材料与建筑过程的分
离,在制造业中的技术分工等等,都是模块化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信息技术的产生及
其快速发展导致模块化思想的产生,进而在生产、组织等领域中大规模应用。生产活动中技
术模块化的加剧,不仅推动了组织方式模块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将模块化的方法从经验阶
段推进到理性阶段。近来在企业经营理论、战略管理以及产业政策研究等领域,模块化概念
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相应地,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众多产业中,企业组织结构、产业
组织结构的模块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从理论上对组织模块化现象进行解释,将有助
于确定产业或企业经营战略,构筑国家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
目前来看,对组织模块化理论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管理领域,这种研究与生产的技术特征
紧密结合,给出了不少有益的管理学结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
度对组织模块化现象进行新的阐释,在交易费用的框架下对组织模块化出现的原因、运行机
理和发展前提予以探讨与说明。
2 .模块化与组织模块化
对于模块化的一般含义,青木昌彦的解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模块化’是指半自律性
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
程”[1] 。可以看出,模块并非是对子系统和过程的简单划分,各个模块必须是一个自律性的
独立系统,同时又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其他模块联系起来,组成更为复杂的高级系统。将
系统中不同模块联系起来的“界面”就是设计规则。相应地,模块化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
模块分解化,即“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半
自律性的子系统的行为” 。二是模块集中化,即“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子系
统统一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化过程的行为。”[1] 因此,模块化是一种处理复杂系统和
过程的思维方式。模块化思想已经从技术或设计领域逐渐扩展到生产过程和社会组织等各个
方面。其中技术领域是模块化思想最早得以体现的领域,并成为其他领域应用的基础。
技术模块化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 IBM /360 型电脑设计过程,是处理不同计算功能的
模块之间逻辑关系而创立的设计思想[2] 。同组织模块化一样,技术模块化也是正交易费用环
境的产物。如果诸多设计人员可以及时地、无成本的交流设计思想,那么每个产品的生产和
- 1 -
设计就是一体化的,即每个部分的各个质量维度都和其他质量纬度完全相关,以达到技术上
的“帕累托最优” 。但由于信息的交流和处理需要成本,如果使一个产品的每个质量纬度都相
互相关并达到最优组合,其设计和制造费用将会无穷大。因此,模块化是一种“次优”技术选
择。和理想的帕累托最优产品相比,模块化技术的效率损失在于设计规则对不同模块的限制,
以及每个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对整体协调的损害。其效率则体现在减少更多的相关因素,使得
各个模块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也就是说,纯粹的技术模块化是不存在的,
模块化的处理方法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产物,是人类对自身信息处理能力局限性(有限理性)
的一种适应方式。
模块化的思想已在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虽然分工协作也许是生产过程模块化的最
初萌芽和早期形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