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科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儿科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的常见病,病毒性感染在其中占有重要比例。随着病毒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物学等学科研究的发展进步,人们可通过多种先进的技术诊断病毒感染,也不断有新的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被开发利用,使儿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抗病毒药物治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冬春季儿科门诊的常见病,简称上感,俗称“感冒”, 主要为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所致,经病毒感染后也可继发细菌感染。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临床上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也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常常导致病情迁延进展,转化成中耳炎、鼻旁窦炎、泪囊炎、咽后壁脓肿、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有时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并发症。使儿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至今对hRSV的防治尚无特异措施。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是利巴韦林(病毒唑)。利巴韦林属于核苷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体外试验可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的复制,作用机制不甚清楚。目前认为它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麻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流行时将此药与甲泼尼龙联合应用,还观察到它对SARS冠状病毒(SARSCoV)或称SARS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一般用量10~15 mg/(kg·d),重症30~40 mg/(kg·d)。口服用药可有消化道反应、头晕、皮疹,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免疫抑制及肝功能异常。临床给药途径国外报道主要为雾化吸入,每天持续12~20 h,疗程3~7 d,疗效为多数人肯定。但也应注意其对血液系统有副作用,还可能对胎儿有致畸作用。近年有人报告,用高浓度利巴韦林每日3次每次雾化2 h有效 [13]。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感染病原,所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及感染人群分布特征均与hRSV感染相似。目前对hMPV的防治也无特异措施。一项体外研究显示利巴韦林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抑制hMPV复制,这可能适用于hMPV感染的高危人群[4,5]。 流感病毒(含禽流感病毒感染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具有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广大易感者对新亚型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目前尚缺乏针对性强的高效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以及人们对流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甚至误以为流感就是重感冒,使失去预防和发病早期治疗的关键时机,这诸多因素都促使了流感疫情的蔓延。目前有两大类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一类是M2膜蛋白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另一类是近年问世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NAI)扎那米韦(zanamivir)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属于抗 RNA病毒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作用在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其机制是阻滞流感病毒M2膜蛋白离子通道,使M1蛋白无法与核糖核苷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解离,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也就无法启动。金刚乙胺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比金刚烷胺强4~10倍。乙型流感病毒因其缺乏M2膜蛋白,故这类药物对其无效。这类药物口服吸收率均在90%以上,药物在鼻腔分泌物、唾液、肺中分布较多。金刚烷胺能刺激体内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头晕、焦虑或抑郁、失眠、易激动、共济失调等,发生率约10%;金刚乙胺副作用相对小,发生率仅2%。药物毒副作用与其血浆浓度高低直接相关,高血浆浓度的金刚烷胺还可能引起幻觉和惊厥,这在小儿尤其要注意。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片剂和糖浆剂型,1岁以上小儿剂量5 mg/(kg·d),分2次口服,疗程5~7 d。9岁以上200 mg/d,分2次口服,连用5~7 d。M2膜蛋白离子通道阻滞剂除毒副作用外,耐药性也是一个问题。耐药可在治疗期迅速发生,约占治疗患者的25%~35%。耐药机制是病毒株突变导致M2膜蛋白的某一氨基酸发生变化所致,此外耐药也可以是天然固有的。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和耐药问题限制了这类药物在儿科临床上的使用。用药后也不能减少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