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下)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导学案011孔雀东南飞2—1.doc

2014—2015(下)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导学案011孔雀东南飞2—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下)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导学案011孔雀东南飞2—1

课 题 《孔雀东南飞》 课时 1 学习目标 1 、了解汉乐府民歌特点,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精读课文,把握诗文思想内容,梳理文章脉路。 3、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去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重点难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知识链接】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举例:《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 (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少数继承四言,大多采用杂言。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不少作品有丰富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应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僧,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以它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芬芳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继承、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扬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5、《孔雀东南飞》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xx#k.Com] 自缢 箜篌 公姥 罗敷 槌床 哽咽 伶俜 青骢马 葳蕤 遗施 蹑履 玳瑁 纨素 钱帛 甸甸 金镂鞍 磐石 蒲苇 拊掌 窈窕 便言 主薄 否泰 琉璃榻 络绎 婀娜 踯躅 赍钱 鲑珍 摧藏 鸳鸯 明月珰 二、解释加点词 三、古今异义 1 汝岂得自由 古: 今: 2 可怜体无比 古: 今: 3 叶叶相交通 古: 今: 4 处分适兄意 古: 今: 5 再拜还入户 古: 今: 6 媒人下床去 古: 今: 7 便利此月中 古: 今: 四、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本诗中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