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家论坛】皇帝PK大臣:死谏大臣吴可读和清流党的瓦解
皇帝PK大臣:死谏大臣吴可读与清流党的瓦解
■张永久
【载于本刊红版2010年第十期】
如果细心探究梳理,声势煊赫的清流党后来顷刻间崩溃,还应该和一个人有关。此人名叫吴可读(1812-1879),字柳堂,甘肃皋兰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会试中考取进士,抽签分发到刑部,当了一名主事。
?
咸丰中叶,吴可读已升到刑部员外郎。同治十一年(1872年),他由刑部郎中补授河南道御史,他发誓要做一名耿耿言官,但紧接着的一场参劾案,几乎使他性命不保。被吴可读参劾的是个满洲武将,名叫成禄,原隶属胜保部下,胜保被诛,成禄改派新疆,官居乌鲁木齐提督。此人诬良为逆,虐杀无辜,居然还虚报战功,说打了一场大胜仗。掌管西征大任的陕甘总督左宗棠上奏严劾,陕甘一带是吴可读的家乡,他接到同乡字字血泪的来信控诉,悲愤莫名,向朝廷奏劾成禄的罪名,认为“有可斩者十,不可斩者五”。
?
于是朝廷下令,将成禄“革职拿问”。先议处的是斩立决,但宫中有人替他说话,所以改判为斩监候,成禄由此保住了脑袋。
?
吴可读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再向朝廷奏上一疏:“请诛已革提督成禄。”开篇即精辟异常:“自来戡定祸乱者,未有无诛而能有济者也。是故青麟诛而后湖北之军威振,胜保诛而后陕西之回务平,何桂清诛而后金陵之贼氛息,前事不远,此即明效大验也。”在这份奏折中,他还列举了宋代名臣张咏弹劾丁谓一案的例子,称愿效仿张咏,奏请皇上先斩成禄之头,悬于城楼,以谢甘肃百姓,再斩可读之头,悬于成禄之门,以谢成禄。
?
有人劝他:奏折中的措词是否需要修改一下?吴可读的犟脾气犯了,大声争辩道:“不改,一个字也不改!”奏折送进宫中,同治皇帝初解文字,上朝理政见到这种顶撞词句,不由得勃然大怒,将奏折往案上一扔,愤恨地说:“吴可读掉什么书袋,还拿宋代名臣自比,分明是欺负朕,这人不是要死吗?朕成全他就是了。”同治皇帝这年18岁,正值少年意气风发的年龄,不管大臣如何苦劝,都坚持非要吴可读的脑袋不可。
?
圣意已定,交发军机处议处,也只是例行公事罢了。结果出来了,吴可读获罪,竟与成禄定罪为同一天。不过,慈禧太后及时发了句话:“不要定他的死罪,杀言官是亡国之象。”吴可读这才没有丢脑袋。他所受的处分为“降三级调用”,一时无官可补,应左宗棠之聘请,回到家乡甘肃主持兰山书院。
?
兰山书院设立在兰州南府街,明朝时曾是肃王的园林红花园,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省立兰山书院。到了晚上,静寂中透出几分肃杀之气。一灯如豆,更显冷清孤寂,去意徘徊的吴可读面对窗外星斗,提笔写了一封遗书:“我家谱自前明始迁祖以来,三百载椒房之亲,二百年耕读之家,十八代忠厚之泽,七十岁清白之身。我少好游荡,作狎邪游,然从无疑我大节之有亏者……”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
遗书写好了,只等一个机会,让这一死成为千古绝唱。
?
光绪元年(1875年)元月,同治皇帝驾崩,朝廷大赦天下,吴可读也被起复再用,授官为吏部稽勋司主事。
?
同治皇帝死时无后,慈禧太后立醇亲王之子载湉继位,以继续保持垂帘听政的格局。朝中大臣反应强烈,认为慈禧不为穆宗立嗣,终归是朝廷的一个隐患,深以为忧。吴可读的犟劲儿此时又上来了,他拟了一道奏折,直率地表达了这一意思。奏折拟好后,拿给知己好友去看,对方皱起眉头劝阻他说:“立言贵乎有用,如今穆宗刚逝,新君继位,眼下情形纷乱,流言甚多,还是先看看再奏吧。”吴可读想了一想,自己才脱离罪臣身份,上这样的奏折只怕真是不妥。
?
穆宗大葬之期,吴可读主动请缨,愿意作为“随扈行礼官员”,前往陵园所在的蓟州。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差使,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有人甚至猜测,吴可读主动请缨是为了捞几个车马费。到了蓟州,吴可读住在三义庙内,原来预备自缢而死,但三义庙破败简陋,梁木已朽,恐怕承受不了他的体重,于是改为服毒自尽。
?
吴可读死谏,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在吴可读留下的密折中,他指出两宫太后为咸丰帝立子而没有为同治帝立嗣,是一误再误。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密折隐含有不满两宫太后破坏清朝祖制的意味,此处两宫太后实指慈禧,能大胆站出来指责慈禧的,恐怕也只有吴可读一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铁腕女人慈禧,在清朝祖制和群臣众议面前也感到了压力与心虚。
?
在如何处理这一事件上,慈禧没有简单压制,而是发下一道懿旨,指出吴可读的密折并无新意,其中的那些话,她以前在懿旨中都已经说过了,吴只是老调重弹。慈禧下令命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大学士等人讨论吴可读的密折,意欲借众人之口为自己辩护。果然,诸位王公大臣很配合,礼亲王世铎奏,吴可读的奏折纯属妄议,不必理会;大学士徐桐、翁同龢、潘祖荫奏,吴可读的死谏是在破坏祖宗家法。
?
看过这些奏折,慈禧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不过她还要看看,那些向来以敢于直言著称的清流党,对吴可读的死谏是什么意见。其实,清流党弹劾朝中大臣,在节骨眼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