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1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2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高频考点二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2012·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为”“之”“所”“以”四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为”是动词,担任;第二个“为”也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指江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住所;第二个“所”与“经”组成所字结构,指经过的地方。D项都是介词,用。
2.(2011·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代指罗提督;C项“之”均是代词,他,也是指罗提督;D项“且”均为副词,将要,快要。B项分别为:介词,凭借,靠着;连词,相当于连词“而”的用法,表顺承,不译。
3.(2010·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项“之”均为代词,代指居庸关。B项“为”分别为:介词,表被动;介词,替、给。C项“所”均是助词,与前面的介词“为”配合,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D项“于”均为介词,在。
4.(2009·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祈使语气。B项第一个“之”,代词,他们,代逃兵;第二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介词,凭;第二个“以”,连词,来。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竟然。
1.广东《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如何理解《考试说明》中的“常见文言虚词”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在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即考查常见用法。具体为: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时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②避免文言虚词使用范围较小且较难理解的特殊用法。二是“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总之,要熟记常见的文言虚词,并掌握随文定义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作出合理的推断。
3.高考考查文言虚词常用题型有哪些?广东卷的考查题型有何特点?
答案 高考考查虚词,有三种题型:①单一型(一道题中只考查某个文言虚词的用法);②复合型(将八个文言虚词配对成四组,区别它们在各组中的意思)。③译文型(不单独设题,而是将它放在翻译中落实)。
广东卷考查虚词,选择的是第②种和第③种。这种题型考查可以以18个规定虚词为主,兼考其他常见常用虚词。一、高频虚词“而、其、为、以、于、之”的梳理、整合
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
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
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
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
①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语气助词,无义
③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语气副词,表揣度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⑤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代词,表第三人称,“他”
⑦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副词,表假设,“如果”
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表第三人称,可译为“他的”
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为”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在”“当”等
②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作疏忽大意深刻失职检讨书5000字.doc
- 无处不生活 无处不教育——“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论文.docx
- 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库(一).pdf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课件.pptx VIP
-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pptx VIP
- 2024年山东日照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市属+各县区)【综合基础知识500题】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x
- 2024新人音版初中七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 草原牧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中国隐形眼镜品牌及广告概述.ppt
- 初中作文指导:一多用(材料的移花接木法).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