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中表现手法专讲.docxVIP

【诗歌鉴赏】诗歌中表现手法专讲.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诗歌中表现手法专讲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专讲一、谋篇布局诗词常见结构特点古诗词常见的结构形式: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如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3.过渡(即承上启下)。如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聚散匆匆”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即“直抒胸臆”。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6.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王昌龄《送十五舅》:“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本诗第三句是议论,直言离别之愁绪无穷无尽。第四句转而写景,写寒露下落,草根间传来昆虫凄凉的悲鸣。结句寓离情于哀景,情景交融。1.常见命题(1)诗歌某句有何作用?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本诗结构有××特色,请赏析。2.答题步骤(1)确定诗词结构特色,准确表达。(2)结合诗句分析,要有理有据。(3)落实结构、表达效果。二、对比、衬托衬托与对比概念分析 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两部分有主次之分,衬体是说明、突出主体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是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对立的事物之间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彼此并列的。 先看衬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蝉噪”“鸟鸣”与“林静”“山幽”两者相异,这是反衬还是对比,关键看作者要突出的是什么。显然,作者表达的是林静山幽的静谧,这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国昔日的繁华兴旺,末句写今天越宫遗址的凄清荒凉,两者相反,但我们知道,这是典型的以乐衬哀,当年愈是繁华兴旺,今日的衰败就愈是触目惊心,今昔剧变,诗人的感慨也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再看对比,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与劳动人民的悲惨凄苦不分主次,以鲜明的对比,表现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以及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再如2012年大纲全国卷诗歌鉴赏所选素材,“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修睦《落叶》),最后一联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1.常见命题(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有何效果?(3)诗歌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2.答题步骤(1)点明诗歌用了什么手法,是对比还是衬托。(2)结合诗句阐释: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用什么正衬(或反衬)什么。(3)通过对比或是衬托,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三、虚实相生古典诗词中虚境的特点和作用鉴赏虚实相生法,最难把握的是虚境,诗歌中的“虚境”是指以下几种境界。1.神奇怪诞的和虚幻的境界。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