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和音乐特色.docVIP

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和音乐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和音乐特色

编号:南阳师范学院20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 目: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Abstract (8) 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及音乐特色 作 者:符志娟 指导教师:刘 阳 摘要:《十面埋伏》是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流传至今已经形成的版本有很多。本文通过对琵琶各流派的介绍,对《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产生和发展、以及不同版本的乐曲内容、结构和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渊源及音乐特色,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为琵琶爱好者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十面埋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流派;艺术特点;继承与发展 琵琶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从秦汉时期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精品。琵琶传统乐曲一般分为文曲和武曲,《十面埋伏》是琵琶古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大套武曲,是一首世代相传、百听不厌,且深受琵琶演奏家喜爱的曲子。 一、《十面埋伏》的乐曲背景 (一)《十面埋伏》的故事简介 《十面埋伏》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形: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展开了最后的大决战,刘邦启用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在垓下设下了十面埋伏,将项羽引诱进入埋伏圈中,然后以三十万汉军的绝对优势把十万楚军牢牢包围在垓下楚营内。 到了晚上,刘邦的谋士张良让会说楚地方言的士兵用萧吹楚曲、唱楚歌,来动摇楚军的军心。被困的楚军听到熟悉的楚歌后开始思念家乡,崩溃瓦解的斗志使得他们军心涣散,许多士兵纷纷逃散,到最后楚军仅剩下一千多人。项羽看到这种情况,毅然决然定于天亮以前带领残部一起冲出重围,返回江东。项羽的爱妃虞姬因知道自己不可能同项羽一起冲出重围,于是选择自刎军中。 在项羽的率领下,八百多骑兵杀出重围,在跟背后紧追不舍的汉军一阵厮杀后,只剩下项羽一人逃到了乌江边。伤痕累累的项羽站在乌江岸边,只觉得内心十分伤痛,他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的父老乡亲了,于是面对乌江拔剑自刎。从而刘邦就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并建立了西汉王朝。 《十面埋伏》就是以刘、项在垓下决战的故事为主题,用“琵琶大曲的形式表现了这一段历史史实”[1](p233)。 (二)《十面埋伏》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十面埋伏》这首曲子具体产生在什么时候,又是谁所创作的,到现在还是没有十分准确的说法。 最早见于记录的《十面埋伏》的曲谱是在公元1818年出版的《琵琶新谱》中,这是由无锡派的代表人物华秋萍所编写的。到了1895年,平湖派的代表人物李芳园在华秋萍的基础上编订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并将《十面埋伏》收录进去,改名为《淮阴平楚》。之后各个流派的琵琶谱集都开始记载《十面埋伏》的乐谱,只是各个版本在分段与段落标题上不一样: “《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 《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 《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 《瀛洲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2](p124)。 二、不同版本《十面埋伏》的简介 有关琵琶乐谱或者是琵琶史料的记载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谱子的传承是靠口传心授的,再加上战乱等因素,使得好多琵琶曲子无法流传下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关琵琶流派的论述大多是从清代开始的。“琵琶流派最早呈现的分派是南派和北派,南派被称为浙派,以陈牧夫为代表;北派被称为直隶派,以王君锡为代表”[3](p45)。经过历史的沉淀,时代的变迁,琵琶的流派大大小小就形成了十几个,近代以来的五个最主要流派是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和上海派。故各流派流传下来的《十面埋伏》曲谱就不下几十种,各个曲谱都有自己流派的特色所在。至今仍被人们广泛演奏的有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和汪派。以及中国近现代著名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成功二次创作改编的《十面埋伏》更是在国际乐坛上引起巨大反响,很是深入人心。 (一)平湖派 平湖是浙江省的一个县,临近杭州湾,被称为“江南鱼米之乡”。李芳园是平湖派琵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自誉为“琵琶癖” [3](p48),是著名《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的编撰者,后人称为《李氏琵琶谱》,简称《李氏谱》,是近代最有影响的琵琶谱之一。《十面埋伏》在收录进《李氏谱》的同时被李芳园改名为《淮阴平楚》。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李氏原来的工尺谱,而是由李氏传人朱英经过多年的演奏与整理后所传的谱,全曲共18段。 平湖派的《十面埋伏》要求演奏起来有精致、文雅感,除了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