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国系列—黄巾之乱.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汉—三国系列—黄巾之乱

一、黄巾起义 1.时代背景 东汉统一帝国的垮台和分裂局面的出现,应从黄巾暴动说起。《三国演义》就是从黄巾暴动讲起的,有眼光,有识见。 黄巾暴动的出现,是东汉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商人兼并的结果,是民不聊生、走头无路的结果。 在中国历史上,大凡一家取得天下做了皇帝,开始都能君臣上下励精图治,严惩贪污腐败,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尽量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生活下去。但多则百年、几十年,少则十年二十年,安居久了。统治者又腐化起来。于是吏治腐败,赋役繁重,人民求生不得;于是挺而走险,酿成大乱;于是皇帝被打倒,皇朝被推翻。新皇朝在这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烂摊子上重新建立起来。君臣上下又励精图治一番;于是社会又安定一个时期。于是又腐败,于是人民又起来,于是皇朝被推翻,于是新皇朝又建立起来。循循环环,改朝换代不已。当然,这是就历史发展的大形势说的,细察起来,在循环中社会也有变化,有发展,有进步,不是死水一潭。历史循环论是错误的。 东汉自安帝以后,政治腐败逐渐严重。外戚宦官争权夺利。外戚夺得大权,换一批亲朋子弟做官;宦官夺得大权,又换一批亲朋子弟做官。一批人上去,一批人下来。上一批、富一批、贵一批。受苦受害的总是人民百姓。 使人民受苦的,政府官吏以外还有商人。战国以来,商业交换经济发展。商业发达,城市兴起,人民见识增长,智慧文化也随着进步。城市,叮以说是人类文化的源泉。城市生活给人带来思想,带来智慧,带来文化。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有关农.业、畜牧业的知识外,无不从城市兴起。 但交换经济发达,是好事也带来恶果。城市经济发达的结果,总是商人得利,农民吃亏。商人越来越富,农民越来越穷。 在商业不发达的农业社会里,王公贵族官吏.只是从农民手里征收他们生产的物品,农民生产什么他们就征收什么。他们得的多些,生活比农民丰足些,如此而已。商品经济出现和发展后,为了使产品有销路有竟争能力,就得使产品精益求精,不然便卖不出去。产品卖不出去,商人就要蚀本甚或破产,吃苦。因此,生产品总是精益求精的。在精美物品刺激引诱下,王公贵族官吏的欲望大开,他们追求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用好的。司马迁就说过:“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己。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乞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砂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追逐美好,庆恶粗野,这是人的欲望,谁也阻挡不住,就是排门挨户去讲节约的道理,谁也不去听你的。 农民失掉土地,在农村没法生活,只有游荡于社会,靡集于城市。从西汉开始,流民问题就是社会上的大问题。文帝时,晁错已说:“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下》)元帝时,贡禹说;“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汉书·贡禹传》)贡禹的话,可能有夸大。但一个大臣向皇帝上疏总不能胡说,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实在是惊人的。自东汉建国,流民就一直不断。安帝以后,越来越严重。“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弃捐旧居,……穷困道路”,“老幼相弃道路”,“人庶流迸,家户且尽”,“万民饥流”.“民多流亡”,“百姓饥穷,流冗道路”(《后汉书》和帝以下各帝纪)这一类的话,真是史不绝书。 流亡道路解决不了生活问题。于是大批流亡人口麋集到城市里。在城市生活,总比农村好混。做些小手工业、小商小贩,都可以糊口。做些泥人、泥狗、泥车马等小孩玩具卖.也可以活。这样,西汉时期城市里养活了大量人口。东汉前期的王符说:“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潜夫论·浮侈篇》,见《后汉书·王符列传》)据他估计,当时人口90%以上是工作或浮游在城邑里。他说:“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同上) 照王符的估计,东汉人口90%住在城邑,这大约是夸大了。但贡禹也说“耕者不能半”.两汉时期,人口住在城邑里的一定很多,大约是没有问题的。 大量人口挤进城邑里,也有个饱和点,超过一定数量—饱和点,城市也养活不了。城邑人口仍要走上流亡的道路。这种情况,西汉末年已经出现。哀帝时,鲍宣上书中曾说到“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以汉书·鲍宣传》)。成帝赐翟方进册说:“间者郡国谷虽颇孰,百姓不足者尚众,前去城郭,未能尽还(《汉书·翟方进传》)。西汉如此,东汉更是如此。为什么把人民流亡说成是“去(离开)城郭”呢?这总说明住在城邑的人口众多吧!西汉时期,人民穷困离开农村逃亡城市尚可以活。等城市都无法生活,须要离开城市,就大成问题了。 黄巾起义,就带有极浓厚的流民性质。灵帝时司徒杨赐对他的椽属刘陶说;“张角等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且欲切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