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社会礼和法的磨合演进
中国古代社会礼与法的磨合演进
作者:王亮??发布时间:2010-10-20 15:05:56
????内容提要:“礼”与“法”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从‘礼’到‘法’是当时关于社会秩序重建的思路的自然延伸,自觉的‘礼’不足以惩戒人心、整顿社会,就自然要用强制性的‘法’”对由“礼”到“法”的转变过程进行探讨,并试图说明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是本文思考的起点,旨在追踪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通过梳理礼法的历史进程,进而把视角放在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上,以史为鉴,反思法律文化发展的得失。最后大胆提出“以礼入法”命题,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实现现今法律文化的发展。最后用刑法为模式进行了初步论证,证明“以礼入法”是可行的。 ?关键字:礼仪??法制??礼法结合??演进? 一,“礼”的形成与发展
主流观点认为:礼源于祭祀。这个观点自提出便得到许多人赞同。目前已经成为学术界通说。但依据学者们的分析思路,如同对待西方自然法起源一样,半据资料半带想象,我们也可对礼的起源作一些推断。 礼源于祭祀,原始祭祀分为祭天和祭祖宗两种。祭天源于人们对当时自然神秘现象的无知和恐惧,因此神话色彩比较浓。而祭祖宗在当时也带有神秘色彩。祭祀其实也是融合在当时的风俗习惯当中。原始的风俗习惯,可能有三种流向,一是变为了后来的礼,二是仍旧以风俗习惯存在,并未上升为礼,三是逐渐走向消失。而当礼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其流向也可能有三种,一是继续以礼的形式存在,二是因其不合理性消失掉了,三是被国家权力压迫,下放而不再为礼,但民间保持了这种礼,因而成为民间习俗。在当代中国,依旧可以隐约看到这些迹象。而它们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无形中也起着作用。
祭祀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意识提高,逐渐由“神话”色彩而转向“人化”色彩。祭祀天地等便逐渐成为象征意味浓重的仪式,而祭祀祖宗反而上升到民间信仰的地位。
夏之前的礼,不同于封建社会之礼。那时的礼,首先是一种不成文的风俗习惯。由于伦理尚不发达,因此其伦理色彩要淡一些。在功能方面,它可能发挥着法律的规制作用。礼的实现,虽然也需要舆论的维护,需要同一部落成员所具有的共同信仰,但其最强有力的后盾则是神权。?夏之礼仍然带着“神权”意识,但它已经向着人间法转变,带上了伦理性质。章太炎在考证《孝经—五刑章》时指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是夏法,并进而提出夏代已出现了不孝罪的罪名。?
但根据学术界通说,西周以前,尚“鬼神”之风气犹重于尚“人”之风气。真正的转化出现在周代。周代标志着“神权”之礼向“人权”之礼的转化。西周出了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兼思想家——周公旦。周公制礼是历史大事,它奠定了封建礼法的源流。周公制礼,实际是对古礼之扬弃过程。他使古礼成文化了,并使之向着伦理化方向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等儒家思想家(这是后人所封之名)对礼的贡献颇大。可以说孔子是继承和发扬了周公及先前三代之礼。后人关于儒的定义,实际上也体现了它与礼的关系。儒是凭借自己的礼乐知识,以治丧相礼为业,后又从事文化教育的术士。?而孔子更被看成是儒当中对礼进行理论加工的思想家。?
秦国“任法而治”,一味相信刑法的力量,最终因为严刑峻法密布国内,造成了国家灭亡。这是后来各朝所借鉴的反面材料。它没有吸收礼,因此至刚而折,所以后代各朝战战兢兢,不敢一味重法,而走上了汉代所设置的礼法结合模式,最终形成了中华法系特有的礼法结合特征。
汉代经律结合,开始走上“礼法合一”之路。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博士及弟子专门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包括《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五经),这样就形成了经学。儒学也走上了经学化道路。随着董仲舒等人大力弘扬儒家经典,使礼法结合起来。“《春秋》决狱”是最典型的标志。但这时,礼大于法的特征特别明显。立法中,一些曾经被排除在法律之外的礼节仪式和礼义原则被引入法典之中,形成一些标志着法律、道德结合的立法成果。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法律可能不够完善,二来董仲舒等大儒的确学识渊博,一般人无法与之抗衡,即使是司法官员。而被秦政府所压抑的儒学,一旦得到弘扬机会,自然更是迫不及待要发挥其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发达,进一步使礼法结合。律学是经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内容是以儒家经典来研究、解释法律,使礼法水乳交融。?这一时期著名的律学家如张斐、杜预、刘颂等对礼法合一作出了贡献。同时,礼大于法的特点依然明显。对于与礼相违背的律,律学家则称之为未“尽理”之法,或称为“析薪小理”而加以删除。因此,律学的发展并不标志着“法治”思想的发展。
唐代是学术界公认的“礼法合一”时期,也就是所谓“一准乎礼”的时期。因此《唐律疏义》也受到学术界很高评价。这时伦理法似乎已经名副其实。但对于唐代是否真的“礼法合一”,仍然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医教你珍珠粉祛斑妙招.doc
- 中医方剂顺口溜—刘俊士、刘定益、刘智华、顾婷婷.doc
- 中医春夏秋冬4季养生之道.doc
- 中医气血失及百病丛生.docx
- 中医治疗4肢关节疼痛.doc
- 中医和保健要点总结.doc
- 中医同道必备工具.docx
- 中医综合考验3百6十穴分部歌诀.doc
- 中医药论文:黄芪中黄芪总皂苷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doc
-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第5章八纲辨证15000.doc
- 2024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AOI晶圆检测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docx
- “运动少年,健康成长” 儿童体育教育商业计划书.docx
- 2025年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有完整答案.docx
- “生态养老,健康生活” 生态养老基地商业计划书.docx
- 2024年全球及中国军事大众通知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docx
- 学校监控中心可行性报告.docx
- 2024年全球及中国无结网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docx
- 2024年全球及中国果树肥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docx
- 2024年全球及中国细胞灌装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docx
- 广州光伏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