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1个卖节目给电视台的人
中国第一个卖节目给电视台的人李静“北漂”时的梦想是“一条狗、一个孩子、一间有落地大窗的屋子、一个爱她的人”,她天生就会萌发这种天真浪漫的想法,她的本科专业同样“不太靠谱”——河北师范大学手风琴专业,这种气质注定了她所涉足的领域会一再转换。刚刚大学毕业,李静便有了第一次跨界。她被分配到张家口电视台做编辑。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还有几分‘姿色’”,没多久,她就误打误撞地做了主持人,并一路顺畅地走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李静到央视不久,便在一次紧急招聘中当上了《欢聚一堂》的主持人。1999年,李静已小有名气,但她很快发现,在这个环境里很难让节目表达自己的思想,便毅然辞去了工作,邀请了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一边写剧本,一边拍戏。但由于年少气盛,她一直没有拉来广告,工作室便散了。失业后,李静于2000年春季着手策划了一档电视节目《超级访问》,并叫上妹妹和几位同学开始了艰难的创业。那时,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访谈节目,李静利用人脉关系请来一批名人,开始制作《超级访问》,然后前往上海电视节招商。可令她沮丧的是,几天也没有召来一个广告商。没有广告商,节目还得录下去。那时,李静仅有4万元。更要命的是,由于没有广告和发行的专业人员,她不得不到处找朋友借钱,最多时,她居然欠下了200多万元的债。为了制作节目,她连房子都抵押了,几个人栖身在北京西城区的一间民房里。2001年,李静说服一位投资人,勉强撑了半年,但《超级访问》因为不懂宣传造势,加上资金严重不足,彻底陷入了困境。李静毅然决定改变思路——卖节目!一位发行总监惊讶地说:“中国的电视从来只卖电视剧和广告冠名,哪有卖节目的!何况你的节目鲜为人知,别人凭什么会买?”因为之前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李静到各个电视台游说时,人家一见她来,首先带着她吃喝玩乐,唯独不提卖节目的事。李静知道对方是在堵她的嘴,她干脆趁着酒兴卖起了人情。一次,她前往湖北电视台推销时,席间,她见大家喝得高兴,就说:“我在这里吃饭,可我的公司还有一帮女孩没饭吃,你们能不能先看看节目录像?如果看了,觉得节目不行,我马上就走;如果觉得节目可以,我可以免费送给你们,你们赚了钱我分文不要,就当我送给你们一个人情,日后也好再谈合作!”台领导见她说话爽快,为人仗义,便召来相关人员一起审片。《超级访问》重点发掘明星的生活“糗事”,属于“独家新闻”,甚至连嘉宾都很诧异:“你们怎么搞到的这些东西?”结果大家看完节目后,一致说《超级访问》做得非常好。为了做成这笔生意,李静当即决定,将节目中的5分钟贴片广告全送给对方,而只把其中的30秒时间留给自己。李静说:“这个节目如果收视率第一,你们一分钱不投就可大赚一笔;如果收视率低了,你们就把节目停了,反正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电视台立即同意试试,并决定每期节目给她2000元。这样,李静成了中国第一个卖节目给电视台的人。她这一卖就是50家电视台,而她的一期节目能卖10万元。当时,一期节目的成本才3万元,这一出一进就赚了7万元。成功地卖出节目后,《超级访问》很快吸引了广告商冠名,并占据了卖方市场的主动权。这些变化和做法,让李静发现不按套路出牌是对的,只要逻辑行得通就该去试试,没有什么是绝对不行的。于是,她毅然成立了自己的东方风行传媒公司。遇“伯乐”,创办乐蜂网年赚亿元2007年下半年,李静陷入了纠结中。当时,已拥有多档知名栏目的李静,满脑子想的都是把公司卖掉,下半辈子舒服地过活。就在此时,在好友王冉的引荐下,李静认识了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和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没想到这个陌生人竟改变了李静和她公司的轨迹。李静听说过这个“投资奇才”的很多怪事,他永远不差钱,就差好的投资项目,一旦看准一个人,投进去几个亿,一秒钟就能拍板。那次聊天,李静听到了很多从未“谋面”的商业词汇,沈南鹏也在观察这个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的“非典型”著名主持人。沈南鹏对“东方风行”做了快速调查后,除了提供一份颇具吸引力的估值方案,还帮助李静勾勒出一个超出她想象的蓝图:以节目内容为支撑,发展自有品牌和商品零售。这对李静来说意味着又一次转型,从单纯的文化传媒进入电子商务。其实她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华谊兄弟希望收购“风行传媒”,将其作为内容制作平台,李静不用单打独斗,也会得到一笔可观的现金和华谊股权。但经过与沈南鹏的几次谈判,李静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风险投资。“他从来不逼我承诺结果,只是点燃我的激情,鼓励我跟着感觉走。”在李静看来,沈南鹏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精于算计。他帮助李静将先前的构想一步步细化。首先,成立了东方风行商贸有限公司,与之前的东方风行传媒公司独立运作核算;建设乐蜂网,将其作为商品贸易的载体。通过几次接触,沈南鹏看出李静虽然做企业多年,但对毛利率等财务数据全无概念,便推荐了合适的财务总监。后来,沈南鹏还给“从商不言商”的李静开辟了一个新通道,让她对商业有了更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