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背景 古典文明灭亡后,由野蛮的日耳曼人结合罗马因素建立起来的中古西欧文明,在其文明初期,呈现了一片黑暗的景状。是罗马基督教会洗礼了野蛮的日耳曼人,给欧洲带来了文明之光。早期基督教会的主教和僧侣在中世纪的经济复苏中,喊着“工作就是祈祷”的口号,率领人们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曾起过积极的作用。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欧洲的经济迅速恢复到并且超过罗马帝国时期的水平。13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民族国家的出现、教育的进步、世俗文化的成长,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逐渐扫除了了长期笼罩在人们心中的悲观绝望的阴霾。人们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天主教原有的禁欲主义说教已不再能吸引人们。在新型的商品经济中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已不满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们要求变革,要求新的生活,至少他们要求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时候,不再受到干扰和阻挠。他们对现存的文化不满,但他们自己又太年轻,不足以创造一种新文化以取代他们厌恶的中世纪天主教的旧文化。在犹疑彷徨之际,他们偶然发现了一些尘封已久的希腊罗马文化典籍。那些饱含着对人类现实生活强烈关怀的希腊、罗马文化深深吸引着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乐于从古典文化的思想宝库中去寻找自己解放的旗帜。于是,一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形式,实则在鼓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事实上,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每一次大的进步都几乎得益于古典文明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就是:“通过接触希腊罗马文献来丰富陶冶人们的心灵。这种理想一直流传到19世纪,至今尚未完全过时。或许,只要西方文明存在,这种理想就不会消亡。……古代的经典作品是无与伦比的,更是不可超越的——这种看法几乎没有人提出质疑。”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也曾经写道:“我们把西方使人得以充分发展的基础归功于古典世界在西方,自我的每一次大提升,都是由于与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而引起的。”这或许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以文艺复兴形式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文主义的内涵与人性的颂扬 人文主义 Humanism指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文化的主题。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他精通并且热心提倡拉丁古典文学,影响所及,从意大利直到西欧各地。日后人们逐渐认为,人文主义无非是讲授古典文学,但是更为适当的提法是,凡重视人与上帝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文主义。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公元17世纪)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但丁(1265—1321年)、彼特拉克(1304——1374年)、薄伽丘(1313——1375年)都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奏响、谱写了人性的欢歌。薄伽丘的《十日谈》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十日谈》叙述了10个男女青年为躲避瘟疫在佛罗伦萨郊区的一座别墅里住了14天,其中10天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涉及到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仆人、梳羊毛女工、高利贷者、贩夫走卒等等,这些人物各具性格特征,所发生的故事也尽显人间百态。自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学还是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反映如此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一位近代意大利文艺评论家曾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在书中,薄伽丘以生动的故事讴歌人性,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压抑,更无从回避。他在第四天故事的开头特地安排了这样一个插曲,耐人寻味:有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上遇见了一群衣着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奉天主的父亲答道:它们全都是祸水,叫做绿鹅。并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它们。谁知儿子却说道:“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尽管这个青年第一次进城,但他却本能地觉得,在看到的众多新鲜事物中,最美的、最吸引他的就是“绿鹅”。那老头这时才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接着,薄伽丘抒发了他极富人文精神的感叹:“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薄伽丘还借书中绮思梦达之口表达了人类的平等观念:“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大多集中在人性中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