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的诗画试读和心路历程浅析.docxVIP

何香凝的诗画试读和心路历程浅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香凝的诗画试读和心路历程浅析

何香凝的诗画试读及心路历程浅析时间: 2012-07-27 | 文章来源: 民革中央宣传部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诸多专家发表了许多论文,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廖仲恺、何香凝两位先生的革命实践活动。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他们这对革命伴侣─—尤其是廖仲恺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洪流。组织革命政党,宣传革命思想,策划武装起义……充当了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忠实地贯彻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策源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积极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大业。为创建民国和捍卫共和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无愧为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而在廖仲恺被反动势力杀害后,何香凝先生继承烈士的遗志,高举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旗帜,奋力前行。她在漫长的征途─—特别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美蒋反动统治,促成了新中国的诞生。何香凝先生的政治生涯跨越了两个世纪,贯串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她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作出了卓越的、他人难以替代的重大贡献。(1)与此同时,何香凝先生还是一位才华横溢、享有盛誉的诗人和画师。她是近代中国最早以美术为革命服务的先驱,1960年,她被推选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一生写诗几百首、作画不下千幅,直至逝世前两年还以92岁高龄坚持画画,从事艺术创作活动长达70年。本文拟以阅读何香凝先生创造的画作和诗歌,尝试从另一角度,分析她革命一生的心路历程。一一九七九年,廖承志先生在“我的母亲和她的画”一文中讲到:我母亲的画风,大约有过如下几回变更:第一期,是她的初学期,由于她在日本学画的缘故,不可避免地染上浓厚的日本画的风格。曾师从日明治期的著名画家田中赖章,其教我母亲作画,除人物不顺手外,涉及的方面相当广泛。这一画风,一直连贯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即1920年前后。其特点是保持着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喜爱明艳色彩,形象生动。反映她虽然经过多次亡命的奔波,还能同父亲一起过革命生活的愉悦,心情是开朗舒畅的。这时期比较突出的作品,有狮、虎、鹿、猴、山水和花卉,尤其喜爱画菊。较好的代表作有《雄狮西顾图》(已佚)和赠送黄兴的《猛虎咆哮图》。待从日本回到广州,在陈炯明未叛变以前,母亲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画风又有改变。那些几箱几箱的彩色色碟和繃在架上的绢面,很少被顾到了,她一心沉浸在水墨画里。父亲此时最喜拿母亲的画送人。廖仲恺被暗杀,大革命失败后,天空已布满阴霾,大地到处断肢残骸,那些当年的朋友、同事却如今魍魉魑魅,却朝衣玉带,相庆弹冠此时,她个人毫无出路,于是开始作画。此时,等于把满腔悲愤,发泄在画纸上。她便集中精力画梅、画松、画菊。偶尔也画些早年的虎、狮,但不多了。(可称二期,笔者注)。她专画寒冬不谢、冷而弥香的梅和百岁长青的松。待到军阀混战开始,她就索性远离故国,跑到欧洲去了。待“九·一八”、“一二·八”接连爆发,何香凝马上回国,投身到抗敌救亡的洪流之中。一场严重的心脏病后,何香凝便相约几个依旧支援“三大政策”,绝不为南京效劳的老朋友,经亨颐、陈树人、柳亚子等组成了“寒之友社”。在一幅母亲同友人合作的山水画上,柳亚子题诗:“为谁来补破山河,腕底烟云未等闲。收拾雄心归淡泊,时时曳杖款荆关。”这时期的画和诗,大概都是这个气魄。母亲画的松和梅,也渐渐苍劲有力了。香港沦陷,母亲从粤北到桂西,四年漂泊,舟车简从,画笔颜彩时有时无。但这时,一次她画的《绿梅》,坚挺如铁,花似有香,是此期代表作。在解放战争整个时期,她重回香港,又重调彩碟,作起画来。她坚信南京必灭,延安必兴,画风又有所变,主题依然是梅、松、菊、山水,但不似前期的悲愤,而是豪放开朗,虽已越古稀之年,但梅枝之坚挺有力,有少年人所不及之处。这个画风一直维持到全国解放,以至九十岁以后(可称三期,笔者注)。她是九十四岁的九月一日逝世的,但直到九十二岁,她仍旧作画。她后期的画,比如山水,就确有些“硬”了,但她的梅枝,犹如铁笔一般,反映着她一生的硬朗,对友爱而对敌恨的性格。2004年9月28日—10月17日,由澳门民政总署、何香凝美术馆、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在澳门新马路163号民政总署画廊共同主办了“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展览后,出版了《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这次展出的38副书画作品,是何香凝生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所创作的精品。我们拟以此画集为线索,尝试按照廖承志对母亲画的理解和分期,来分析她的艺术品格和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一)第一期绘画作品特色与心路分析1908年至1911年何香凝在日本东京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专业。她先从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习,后入日本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涯,她初步掌握了日本画的基本技法,能以其观念,技巧熟练地画动物、花卉、风景等,并表现出相当的水准。19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