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歌和信阳方言关系初探.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阳茶歌和信阳方言关系初探

信阳茶歌与信阳方言关系初探摘要信阳茶歌是信阳民歌中田歌的一种艺术形式,信阳方言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背景,产生了独特的音调韵味,因此信阳方言与信阳茶歌的结合也更加别具特色。本文从信阳独特的地理位置探讨了信阳方言的成因以及信阳茶歌的成因,并从音乐学角度和文学角度探讨信阳茶歌与信阳方言的关系。关键词信阳茶歌;信阳方言;关系; 一、信阳方言信阳被誉为河南省的歌舞之乡,在民间歌曲、舞蹈等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的存量,在风格上与淮河以北的河南省内各个地区差别较大。而拥有独特发音的信阳方言,更是被称作为“河南外语”。信阳市,古代被称为义阳、申州,亦称“申城”,在河南省的最南部,地处淮河的上游、大别山北麓,东与安徽相邻、南与湖北相接,左扼两淮、右控汉河、屏蔽中原,素来有“三省通衢”之称。信阳市历来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更是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誉。信阳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但又深受楚文化与南方语言的影响。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让信阳方言词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具有“隔山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特点。在清朝初期,信阳方言是赣州话与客家话结合的产物。经过数百年的文化交融,行政发分给河南管理,但因地理位置远超出中原,和安徽省、湖北省相邻,之隔几十里,而且互通频繁,因此信阳方言不断演化成以江淮、中原、西南官话和大量赣语及客家话相结合的独特方言。在汉语方言学中,作为一个处于南北方言过渡带的西南官话,信阳方言被统一划为西南官话鄂北片。信阳茶歌久负盛名的信阳名茶为什么也“盛产”茶歌呢? 有首茶歌这样唱到:“茶山歌,挤满喉,茶叶一筐歌满篓,茶山茶歌为啥多?采茶姑娘十八九,个个姑娘是歌手。”这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妙龄少女们在画卷般的茶山中,采茶、写茶歌、唱茶歌,把它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事,因此茶歌胜多。早在唐代,浉河茶就已经被作为贡茶而闻名,而浉河地区种植茶树的历史更要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全国盛产茶叶的地区,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被归为淮南茶区。《茶经》中记载:“淮南茶光州上……”,旧的信阳县志也写道:“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载,义阳土贡品有茶。”看来那时信阳的茶已颇具名气。宋朝的《宋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更把信阳茶列为名茶。民国时期,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为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一称为“八大茶社”。“八大茶社”注重技术的进步,因此使信阳茶叶的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出产的高质量本山毛尖茶,被誉名为“信阳毛尖”。茶歌是以茶事为歌咏内容的山歌、民歌。从流传下来的茶史资料来看,茶叶作为歌咏的题材,在西晋孙楚的《出歌》中最早出现,称“姜桂茶荈出巴蜀”。中国古代,在《尔雅》中说“声比于琴瑟曰歌”,《韩诗章句》曰“有章曲曰歌”,认为只要配上章曲,声如琴瑟,那么诗词也就可以称之为歌了。在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序》中“昔晋杜育有荈赋, 季疵有茶歌”的记述中,可以知晓,最早有记载的歌咏茶叶的茶歌, 是唐朝陆羽的茶歌。唐代中期在《全唐诗》中皎然的《饮茶歌崔石使君》、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等中也都有提到茶歌。宋代的茶歌多由与描写茶叶的诗词演化而来,熊蕃的十首《御苑采茶歌》就是代行代表。清代顾彩的《采茶歌》是我国茶史上的重要资料, 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所传诵:“采茶去, 飞入云山最深处。满年常做采茶人,飞蓬双鬓衣褴褛。采茶归返不自尝, 妇女烘焙终朝忙。须臾摘得青满筐, 谁入贩者湖南商。好茶得入朱门里, 瀹以清泉味美香。”顾彩用娴熟的创作技巧, 寓意深刻地描述广大茶农劳而无果的凄楚处境。而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中,采茶歌更是大量涌现,被后人所咏唱。从音乐学角度来看信阳茶歌与方言的关系一首好听的采茶歌,不只需要优美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也不可或缺。信阳采茶歌的歌词具有丰富的文学性与趣味性,令人回味无穷,这也正是信阳茶歌与信阳方言结合的艺术美。采茶歌对于当地民众的意义,不只是音乐,更是生活。因此,信阳茶歌的语言美为信阳茶歌的流传与发展起到了必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研究信阳采茶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要的不仅仅是音乐,亦有音乐背后的文化和生活。总的而已,信阳民歌歌词里的语言美对茶歌的作用有:令歌词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文学性;为与旋律更好的结合做铺垫;推动信阳民歌更为广泛的流传。(一)“依字行腔”——旋律基本随着方言调值的走向而进行,如果歌词有变动,旋律也会相应改变。如新县民歌《采茶调》例如“左手”二字的调型是平声调.调值是66,“阳雀”二字的调型是升降调,调值是52,(二)“腔随情变”——相同的方言词语因演唱者情感的变化,旋律亦有相应的变化,尤以衬词最为典型,人们会因语言环境的不同、情绪不同而改变语气和音调比如“呀、啊、啦、哪、哎、哇、嗷、嚎也乃啊、哎咳嗬是嗬、一子呀儿哟、一么呀那厢嗨”等等。衬字虽在民歌中无实际涵义,只用于补足歌曲语气感和渲染歌曲气氛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