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清、及、静(天福茗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俭、清、及、静(天福茗茶)

俭、清、和、静 ——访“茶界泰斗”张天福   (1910~ ),福建省福州市人。80年代任福建省茶叶研究所顾问、省茶叶学会顾问、并主持乌龙茶做青工艺及机械研究的科研课题,多次担任全国名茶评选会议评比委员会副主任,参加福建花茶研究协作课题的技术指导。   主要论著有:《改良福建茶业与职业教育的实施》(1937年)、《福建茶业复兴计划》(1939年)、《发展西南五省茶业》(1939年)、《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1955年)、《揉捻机棱骨形状和包揉处理对武夷岩茶外形影响的初步研究》(1962年)等。   入选理由:终身致力于福建茶叶的发展   他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十大茶叶专家之一,且是惟一健在者;他已经96高龄,但直到现在每天晚上还要忙到12上,早上6点起床;他是福州人,出身名医世家,却违背父母意愿考上农学院;他提出中国茶礼的内涵“俭、清、和、静”;从1932年至今,与茶结缘74年……他就是张天福,中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驱,被尊为“茶界泰斗”。 立已立人强国强种   张天福出生于福州名医世家,是张家的独生子。中学毕业时,父母希望他能承继祖业,攻读医学,将来成为一代名医,而张天福却另有考虑:中国数千年以农立国,万事以家业为本,福建有“茶、纸、木材”三大特产,自己将来要成为复兴农村的“带路先锋”。   源于这一理想抱负,20岁那年,张天福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当时著名的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那时,中国内忧外患,目睹国家的贫穷落后,振兴民族的意识激荡着年轻的张天福的心。张天福立下誓言:立己立人,强国强种。“立己立人,就是自己要站起来,还要帮助同胞站起来,挺直脊梁,不当亡国奴;强国强种,就是华人是世界强种,绝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一定要强大起来!”   当时,邹韬奋先生领导下的《生活》周刊积极宣传抗日,传播马列主义,张天福长期订阅周刊,深受影响。周刊对经常订阅杂志者赠送《生活日记》,并可在封面烙印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张天福把“立己立人,强国强种”寄去,由周刊将此烫金烙印于《生活日记》封面。这本日记本伴随了张天福一生。   “9·18”事变后,张天福和同学们一道走上街头,投身于抵制日货和抗日宣传运动。为了让所有自己熟悉的亲友同胞不忘“9·18”的耻辱,张天福印制了“蕴爱国之热诚,作复仇之准备”的信笺寄给亲友,以唤起大家的抗日斗志。为了进一步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张天福与金大国术社全体同学决定为抗日义勇军募款。 张天福将义演的场面拍摄成照片,在照片写上“立己立人,强国强种”寄赠友人,以激励同胞爱国之志。这帧照片后来遗失了,想不到事隔70年,2000年6月竟出现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福州旧影》一书上。 用“9·18”为揉茶机命名   1931年前后,张天福多次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中国茶农扎着长辫子、裸着上身赤脚在地上揉茶的照片,深受刺激。他想:如果能设计一台机器代替赤脚揉茶该多好! 1940年,张天福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担任福建示范茶厂厂长时,最早设计的揉茶机是双桶式双向推拉型。试验中,张天福感到还不够省力,接着设计出单桶式的圆桶、方桶揉茶机各一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圆桶的更省力、方便,揉捻的茶叶条形较紧结。设计揉茶机的想法萌生于1931年,而1931年9月18日又是“国耻日”,张天福便将揉茶机命名为“9·18揉茶机”,希望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18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历史!   1941年,“9·18揉茶机”由福建示范茶厂开始定型生产,并由福建省茶业管理局首先定制20台发给茶区茶农使用。从此,中国茶叶加工生产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张天福继续研究改进揉茶机工艺。1953年,他与同事进一步研究,将“9·18”揉茶机揉盘、揉桶改为双动的“53”式揉茶机在红茶区推广。所谓“双动”就是推拉时上面和底下揉盘同时动,形成双动,这样十分省力,揉茶速度加快,揉捻效果更佳。第二年,又将揉茶桶改小,使它适合于绿茶、乌龙茶区推广运用,此机被命名为“54式揉茶机”。新揉茶机的推广运用,极大地提高工效,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创办福建省第一所茶校   立志献身茶业的张天福认为: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人才,走科教强业之路。为此,他自大学毕业被聘任为福建协和大学助教之时起,便利用教科书备课的机会收集有关茶业资料,编写茶树栽培、茶叶制造等教材,并取得校方资助,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此外,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写了《台湾之茶叶》考察报告,并决心创办福建第一所茶校和茶业改良场。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取得当时的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支持,在福安县城关和社口乡分别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当时只设茶科,1937年扩建高中部,设农茶两科,改称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