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象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课题组.doc
“十二五”气象科技发展规划
(修改稿)
中国气象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引言(孙效功) 1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1
(二)发展趋势 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二、指导思想(孙效功) 4
三、总体目标(孙效功) 4
四、重点研究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6
(一)气象基础科学研究 6
1. 我国持续性天气异常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倪允琪) 6
2.东亚季风变异机理及其预测理论研究(赵平) 7
3.亚洲与中国地区气候变化检测的基础研究(任国玉) 7
4.我国大气云水资源分布及降水效率研究(把原来支撑计划中云的识别加进去,郭学良) 7
5.气溶胶与云(雾)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8
(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保障 8
1. 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的关键技术(沈学顺) 9
2.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吴统文) 9
3. 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短时预报关键技术(王东海) 10
4. 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影响评估关键技术(赵丽娜)(预评估、事后评估、风险评估等) 10
5. 雷电监测、预警和防护关键技术 10
6. 空间天气灾害的影响评估与对策研究(王劲松,按照支撑计划的形式来写) 11
7.气候变化对中国气象能源的影响和评估技术(陶树旺) 11
(三)气象为农业服务(周广胜牵头) 12
1.中期农业气象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墒情、农时等,把天气预报变成农业气象条件的预报) 13
2.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应对关键技术 13
3.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关键技术 13
(四)气象的高科技发展 14
1.3 mm雷达关键技术研究(刘黎平) 14
2.相控阵雷达关键技术研究(刘黎平) 14
3.气象信息图像识别的自动化技术研究(吕伟涛) 14
4.新型气象探测传感器和观测方法研究(马舒庆)(基于微机电和纳米技术——微纳技术) 14
5.亚毫米波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卢乃锰) 14
(五)气象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14
1.基本气象资料(地面、探空、卫星、雷达)的质量控制、分析和评估系统(内容包括整编,建一个平台)(赵平) 14
2.国家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网能力提升(孙俊英) 14
3.遥感卫星辐射校正与产品真实性检验平台 15
4.气象探测装备综合试验测试与观测标准技术平台(马舒庆) 15
(六)青藏高原科学试验(倪允琪,按专项来写,放在上面哪一个里面都包容不了这个体量) 16
五、保障措施 17
一、引言(孙效功)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70%以上。在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呈上升趋势,使我国的人民生命财产、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围绕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博弈和斗争日趋激烈。天气气候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已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灾防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气象科技进步是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基础和原动力,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是提升气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基础,是中国气象业务发展的核心。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气象科技水平的提高。认识大气运动和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机理,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报和调控提供理论和方法,揭示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以及天气气候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气象科技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根本。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气象事业长足发展,气象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加大,气象科技进步迅速,人才队伍结构日趋优化,科技支撑条件建设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气象业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了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大幅提升,数值天气预报可用时效达到6.5天,热带气旋24小时、48小时路径预报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自主研发的区域和全球数值预报模式系统(GRAPES)分别投入业务运行和试运行,台风、暴雨综合观测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外场科学试验取得丰硕成果;研发的海-陆-冰-气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已能够模拟碳循环和植被的动态演变;在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东亚季风动力学及其预测、短期气候预测、青藏高原气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