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知识点.doc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知识点.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过程 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国。 2、大战的经过 (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 (3)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主要概况 影响 第一阶段 1914年 战争重心在西线 西线:马恩河战役(英法—德),德军撤退 东线:俄—德奥(一胜一败),形成对峙局面 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线陷入相持阶段,战争转入长期对峙的阵地战,德国丧失战略主动权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1915重心在东线:德奥一举击溃俄国计划落空 1916年关键性一年:重心回到西线 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东线:俄军夏季攻势 德国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方面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俄国革命推动人民反战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美国、中国等国的参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补充】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1、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 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 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加速一战结束;影响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 2、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经济: 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 军事:低估了对手实力;军事战略失误。 国内: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德国爆发 “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匈牙利发生革命,建立起匈牙利共和国,奥匈解体。 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参加协约国;美、中、日等中立国参战。 三、后果 1、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3、战争催生了新世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摧毁了俄、德、奥、土等帝国,削弱了英国和法国,欧洲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914.9 英法—德 德国撤退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 凡尔登战役 1916.2~12 法—德 法军站稳脚跟、德国兵力、士气衰落 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 时间最长 索姆河战役 1916.6~11 英法—德 未分胜负 规模最大,伤亡最大 日德兰海战 1916.5.31~6.1 英—德 英掌握制海权 最大的一次海战 要点三: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一)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1、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1~1919.6) 背景:一战结束;同盟国战败。 主要操纵国:英、法、美。 列强分割世界的企图:美国: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削弱德国,维持欧陆势力均衡;法国:确保国家安全,重建欧洲霸权;意大利:扩大领土;日本:确立远东霸权。 (2)《凡尔赛和约》(1919.6.28) 主要内容:疆界、殖民地、限制军备、赔款。 评价: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一方面,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并通过一定的妥协,使原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开始建立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另一方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和约束,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的罪恶种子。 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