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俗民风).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俗民风)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山水 民族服饰 特色民族习俗 民族特有节日 (图片为主) 怒江风土人情之山水一瞥 半个世纪以前,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在中国西南部,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由此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开辟了一条被称为“驼峰航线”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投入飞机2000余架,在云南至印度汀江开辟了世界航空史上最惨烈的一条“死亡战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80余万吨军用物质,其间,共有609架飞机坠毁、近2000名飞行员牺牲,至今仍有许多坠机残骸散落在高黎贡山一带。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抗战事业。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参观驼峰航线飞机残骸可从六库乘车到片马,全程98公里 怒江风土人情之民族服饰篇 傈僳服饰 独龙族 普米族族服饰 白族服饰 彝族服饰 怒江风土人情之特色民族习俗 傈僳族习俗:给牛洗澡   每年栽完秧后的农历六月初五,居住在营镇岩头办事处的傈僳族,家家户户都要给牛洗澡,并煮一锅有盐的稀饭喂它,然后由家长中的长者(多数的妇女)在牛身旁祈祷:“牛啊牛,这次远行,望你早去早回。今年的庄稼一颗下地,万颗归仓,天灾无害,粮食丰收。”   传说,从前,牛生活在天上,那里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一天,牛伸头朝下一看,只见地上的傈僳族人都靠吃又苦又涩的野果过日子,饿死的人不计其数。牛非常同情人们的不幸,到了春天,便背着上帝将藏在葫芦里的五谷种籽偷偷撒向人间。从此,地上生出了五谷,傈僳族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但是,等到上帝要种地时,不见葫芦里的种籽,盛怒之下,打掉了牛的上牙,并把它推下了人间。傈僳族异常感激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牛,让它呆在家里过着清闲日子。后来牛看到傈僳族人民种地很辛苦,又自愿出来帮助拉梨,上帝知道后,更是生气,放下风、冰、虫等灾害,来破坏牛和人合作的劳动成果。为了保护庄稼不受损害,每年栽完秧后,牛又到天上去,请求上帝不要放下各种灾害,以保人间粮食丰收。 白族习俗:拉玛人尊老敬老习俗   拉玛人十分尊敬和爱戴老人,把老人视为智慧与力量的“宝库”和善美的化身。因此,老人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拉玛人尊老敬老的习俗,已成为一种世代相传的美德。   每当逢年过节,凡属老人辈份以下的亲友、乡邻,都要轮番来给老人拜年。届时,女的背一篮柴,男的砍一背柴疙瘩或松明。看起来东西并不稀罕,但寓意却很深刻。它体现了老人享受“柴火”的福份和晚辈们的孝敬之心。在外地工作回来的,也要捎些他乡的风味特产给老人“尝新”,以示对老人的时刻挂念。到了大年三十,吃过年饭后,家家还要用木托盆分别给老人送一碗饭,一碗当晚饭吃的佳肴中挑捡出的“综合菜”和酒、烟、糖、茶,意为尊敬的老人已幸福地与全家欢度佳节了。并要祝福老人象楠木一样健康长寿。老人的家属则事先要准备好几簸箕、几箩筐饵块粑粑,舂糯米粑粑,麦芽糖,板栗之类的甘果作为礼物,答谢赶街一样出出进进送来“晚饭”的侄孙和乡邻。同时,老人也开“金口”祝福各家各户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常相遇,祸害能免除”,并祝愿他们——是新婚的“岩上歇蜂、枝上结果“,美满幸福;是小孩要“象沃土嫩芽蓬勃长高,似向阳鲜果快活成熟”。新年伊始,家家又纷纷前来请老人来家里欢聚。 普米族习俗:年初不泼洗脸水   每当大年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兰坪的普米族有了最大的忌讳,即不准把洗脸水往门外泼出去,只能洒在屋内比较干燥的角落。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对年迈体弱的老夫妇,吃的、唱的、住的、穿的,样样都靠自己动手。虽然他们有一双儿女,但姑娘早已出嫁,儿子娶回媳妇后也单独过了。老两口膝下无人照料,常常吃不饱,穿不暧。   这一年,眼看就要过年了,老两口翻箱倒柜,也找不出什么好吃的东西,真不知怎么过年才好。实在没奈何,老倌想起了儿子,对老伴说:“既然家里一样也没有,我们就到儿子家过年吧!儿子心肠好,要什么给什么,我俩一定能过个好年。”   老伴不同意到儿子那儿,提出要到姑娘家去。她说:“姑娘良心好,要几样给几样,一定会让我俩满意。”   老倌也不赞成老伴的意见。于是,老两口争执不休,互不相让。最后只好这样决定:老倌到儿子家过年,老太婆去姑娘家过年。   老倌到了儿子家后,孙子们热情地招待他,口口声声喊“阿爷”,乐得他整天嘿嘿地笑。临走时,儿子儿媳还送了许多好吃好穿的东西给他。而老态婆呢,她跋山涉水,气喘吁吁,好不容易到了姑娘家的院子里。不料,老太婆刚要前脚跨进姑娘空的门槛时,由于姑娘一时粗心大意,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老母亲,不慎从屋内朝外泼出一盆洗脸水,正好泼在好母亲身上,把老母亲泼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