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空间再造_关于社会地理学视角_姚华松.pdf

流动人口空间再造_关于社会地理学视角_姚华松.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1 卷第8 期 经 济 地 理 Vol.31 ,No. 8 2011 年8 月 ECONOMIC GEOGRAPHY Aug. ,2011 ( ) 文章编号:1000 - 8462 2011 08 - 1233 - 06 流动人口空间再造:基于社会地理学视角 姚 华 松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中国广东广州 510405) 摘 要:流动人口社会空间是原有城市空间底质上经过流动人口的各种实践活动而人格化的空间,是一种再造 的空间。首先将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结果进行归纳,大体有实体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三种,具体表现为差 异化的空间、隔离的空间、福特制和“类信息社会”语境并存下的空间、压缩的空间、弹性的空间、流动的空间、 犯罪的空间、压制的空间、再现的空间。其次,借鉴事件史分析法对流动人口空间建构过程开展分析,总体上流 动人口社会空间表现为边缘化的空间,这既是自身种种属性特征经过社会化建构过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社 会制度歧视、城市政府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城市空间的激烈竞争、企业追逐利润、本地人排挤等共同作用结果。 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的过程也是原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最后,面对来自各方的空间压力,流动人口不断进 行空间适应性策略调整,不断发展和演化自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空间;空间再造;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流动人口指人们在没有改变原居住地户口情 1 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的结果 况下,到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从事务工、经商等 经济活动,即所谓“人户分离”,但排除旅游、上学 流动人口空间是在城市空间基底上叠加的具 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流动人口大量出现是 有流动人口特质的亚类空间形态,是原有城市空间 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中 底质上经流动人口实践活动人格化空间,是再造的 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流动 空间。流动人口城市化过程也是流动人口不断建构 人口的研究,主要涉足学科有社会学、管理学和地 各种空间的过程,两者存在对应关系。从城市化演 [1- 8] 化深度看,城市化可分为地域城市化和精神城市 理学等 。基于空间视角的流动人口研究集中于两 点:一是关注宏观面向的流动人口群体空间分异规 化。流动人口来到城市,在空间上实现从农村向城 [9- 11] 市转移,此即地域城市化;通过工作、居住、购物、休 律 ;二是关注微观面向的具体空间,包括流动人 [12- 13] 闲娱乐等社会实践,流动人口不断发展着与本地 口的居住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等 。纵观 之,前类研究存在将流动人口物化、均一化的研究 人、城市及自身的关系,对有形和无形要素发生关 取向,后者聚焦于特定城市抽样流动人口生活形态 系并产生印象,此即精神城市化。据此逻辑,将流动 调查,理论化相对欠缺。基于社会地理和制度分析 人口空间再造的结果分为三类:实体空间、行为空 视角的深度研究不足。以中国流动人口集聚地——— 间和感应空间。实体空间是地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 广州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社会与人类学 的空间,前者具有有形地理边界,后者以某种属性 制度分析范式,本文拟跳出宏观层面流动人口空间 集聚的相似性为边界,形成亚文化区。行为空间主 和微观层面流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