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 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 名 轲,字 子舆(yú)。战国思想家, 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 世称其为“亚圣”。 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 南宋教育家朱熹将《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第一段:提出孟子的观点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不如:及不上。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城:内城;郭:外城墙。 2、环:围。 3、然而:既然这样,但是 4、是:这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让文章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 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引用论证 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人和 经过一番对比,孟子认为这作战三个条件中,哪一个最重要? 讨论: 孟子在文中提出“人和”是决定胜败的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条件,其原因何在? 答:“天时”、“地利”——客观因素(不可控) “人和”——主观因素(可控制)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 * [译]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和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得人心,上下团结。” 比如周围三里的内城,七里高的外城墙,(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译] 第二段:事例一(攻城,攻而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护城河 兵:武器; 革:装备 抛弃 离开 修辞: 排比 句式: 双重否定 强调突出 “人和”的重要 第三段:事例二(守城,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译] 限制 划定的边疆界线 巩固 国防 建立 威信 用;凭借、依靠 排比。 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明 快,易于成诵。 句式特点: 作用: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流动不能用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用山川河流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用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 [译]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guǎ,少 达到极点 亲:族内亲属。 戚:族外亲属。 服从 同“叛”,背叛。 得道的君子 得治国之道,实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会很多;失治国之道,不实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很少。少助达到极点,连族内外的亲属都会背叛他;多助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服从他。(得道的统治者)凭借天下的归顺,去攻打族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的统治者),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译] 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得治国之道,实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会很多;失治国之道,不实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很少。少助达到极点,连族内外的亲属都会背叛他;多助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服从他。(拥有民心的统治者)凭借天下的归顺,去攻打族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的统治者),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打仗的时候,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译] 对比论证 阅读文章第四小节,作者认为对于一个统治者而言,得人心如何?不得人心又如何?(请用原文回答) 第四段:总结论点 强调重点——“得道者多助,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河向东流.ppt
- 大学美术欣赏 第五篇.ppt
- 大气组QC.ppt
- 大联考试卷分析.ppt
- 大自然是一部耐读的书+.ppt
- 大许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周练(2012.4.21).doc
-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doc
- 大连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能力测试.doc
- 大连市一模作文1.ppt
- 大连老建筑闲谈.doc
-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1(广东专用)(原卷版).doc
-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解析版).doc
- 2023年中考预测卷(重庆卷)(解析版).docx
-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5(广东专用)(原卷版) (1).doc
-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5(福建专用)(原卷版).doc
-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5(北京专用)(原卷版).doc
-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4(福建专用)(解析版).doc
-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2(福建专用)(原卷版).doc
- 2024年沪教版选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91.doc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20.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