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南京公共交通工具博弈及政府因应-暨南大学学报
2015年第9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200期
No.9 2015 Jinan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SumNo.200
民国时期南京公共交通工具博弈及政府因应
李沛霖
(复旦大学 历史学系,上海 200433)
[摘 要] 民国以降及抗战前,随着南京空间扩展和人口递增,交通需求随之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结构
由人畜力工具逐渐向机械交通方式转变。其中,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中机械交通和人力工具的典型代表,公共
汽车的蔚然兴起形成对人力车的形成竞争,两者的博弈从未间断。虽当局对身处劣势的人力车业加以安抚,
但因公共汽车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博弈中被日渐征服,终而彰显机械交通取代人力工具的城市化时势。
[关键词] 民国;南京;人力车;公共汽车;博弈
[中图分类号] K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15)09-0074-08
博弈论(gametheory)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像市场这样的竞技场上相互作用,选择对每
①
一方都产生共同影响的行动或策略 。而城市社会学家豪默 ·霍伊特亦指出,城市发展形态在很大
②
程度上受在城市主要发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交通工具的影响 。回溯往祀,民国肇始及 1937年抗
战爆发前,我国“水陆交通情形为之丕变,用石油、电气以为交通工具之原动力,于是电车、汽车络绎
③
于途” ,斯时南京已“为首都所在,轮轨交通、绾毂南北,水陆空交通相当发达,为国内重要交通中
④
心之一”。作为彼时南京城市公共交通主流工具的公共汽车和人力车,竞相驰骋、博弈激烈,进而
⑤
使交通方式进步和城市化进程赓续推演。然迄至现时,检视以往成果,似觉尚有探讨之可能 。由
是,对此做出研证,以期为该域进献绵薄之力。
[收稿日期] 2015-03-28
[作者简介] 李沛霖(1979—),男,江苏南京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
要从事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嬗变研究(1907—1937)》(批准号:13YJCZH085);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公共交通与城市嬗变:以近代南京为中心》(批准号:14HQ013)。
① (美)保罗 ·萨缪尔森、威廉 ·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② (美)罗伯特 ·瑟夫洛:《公交都市》,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70页。
③ 韦以黻:《现代交通政策国防化》,载中国军事交通学会:《交通月刊》(第1卷第1期),南京:京华印书馆1937年版,第19页。
④ 南京市政府:《首都市政》,南京:大成出版公司1948年版,第11页。
⑤ 已经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李建飞《民国时期的南京公共交通》(载《南京史志》1997年第1期)、吴本荣《公共交通与南京城
市近代化(1894—1937)》[载《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 1期];李沛霖《城市公共汽车事业考辨———以抗战前
“首都”南京为中心》(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18期)、《1930年代中国公共交通之翘楚———江南汽车公司》(载《档案与建设》2013
年第11期)、《抗战前南京城市财政与公共交通关联考议》(载《民国档案》2014年第2期)、《近代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方式:抗战
前的“首都”南京》(载《兰州学刊》2014年第9期)、《民国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略论(1927—1937)》(载《学海》2014年第5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