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概要.ppt

专题十六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六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概要

* 专题十六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 2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 资义经济理论的演变 二战后资义经济的调整 ------从大力干预到减少干预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发展 (1918—1936) 社会主义改革 (1953—1991)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918-21 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1921-27 斯大林模式 1936 赫鲁晓夫改革(五六十年代) 勃列日涅夫改革(六七十年代 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九十年代) 专题十六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1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线索 目的 背景 影响 分配 流通 工业 农业 内容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918——1921——1927) 国内战争 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经济困难 (战争破坏) 政治危机 (农民暴动)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国有化 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有 中小企业私营(资本家) 恢复私人小企业 取消商品贸易 自由贸易 国家平均配给,强制劳动 按劳分配 保证了军事胜利 引起经济、政治危机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工农支持,政权巩固 赢取胜利,巩固政权;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恢复、发展经济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问题1:你如何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 为了保证军事胜利;并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积极: 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保障军事胜利。 消极: 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1921年政治经济危机 实质: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变革; 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手段,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问题2: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 目的: 积极: 消极: 实质: 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也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过早的终止)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调整。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遵循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挥市场作用等) 问题3: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 (1)过渡方式: 直接过渡——迂回过渡。 最“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恢复发展商品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导,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2)所有制: 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确立) 成就 特点 实施国民经济发 展五年计划 开展农业集体化 (1927) 开展工业化(1925) 措施 国家直接管理:优先发展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必 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 提供资金、原料等 ; 建立社会主义集体 农庄,消灭富农 取消新经济政策 1928年起实施。 单一的公有制。 所有制: 管理: 计划: 市场: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产量世界第二); 促进了经济发展,奠定了二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问题5:你如何评价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在战争时期、经济恢复时期、发展工业化时期, 其高度集中的特点发挥过积极作用: ①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创新: 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新型工业化模式。 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 ④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模式,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导致东欧剧变,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苏联在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工业产量欧一世二; 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榨取农民太多,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高度集中管理、指令性计划,压抑了企业的积极性。 史实: 史实: 三、苏联的经济改革 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概况: 工业 农业 勃列日涅夫改革 败因 结果 内容 时间 戈尔巴乔夫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