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学习辅导(一)
PAGE
PAGE 7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学习辅导(一)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往往可追溯到孔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礼崩乐环”,西周时期的“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演变为“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状况,私学开始兴起。孔子的教育思想正是在他积极开展私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丰富起来的。
《论语》20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中阐述的教育思想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论教育的作用
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这就是“庶、富、教”思想。“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路》)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刑律,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意思是说,以行政的手段引导百姓,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然可以使百姓由于害怕而不触犯法律,但并不能启发百姓的自觉;以礼仪道德教育的手段来引导、约束百姓,不仅可以使人耻于为非,而且人心也可以归服,可收到法律难以取得的效果。因此,教育比政令、法律更加重要和有效。
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思想家。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的“性”指先天素质,“习”指后天环境的习染熏陶,包括学习在内。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是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环境影响特别是学习的结果。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也为他的“有教无类”提供了依据。
当然,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束缚,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他承认有生而知之者,甚至武断地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习相远”只在两者之间起作用,从而局限了他对教育作用的思想。但理解这段话亦有两层积极意义:一是承认人的学习能力有差别,智力水平有高下,这是他因材施教的依据。二是可以鼓励人们奋发学习,不要做困而不学的下人。
2、论“有教无类”
孔子创办私学后,在招生对象上改变了西周时只教贵族官员子弟的传统,实行“有教无类”。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为实现这一原则,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主动地给孔子十条干牛肉作为见面礼,就能做他的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种族。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其他有关史料记载,孔门弟子之中,有贵族家庭出身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人,也有贫贱家庭出身的原宪、颜路、颜渊、曾皙、曾参、闵子骞、子张、仲弓等人,还有商人出身的子贡和“大盗”出身的颜涿聚。而这些学生来自各个诸侯国,除鲁国的以外,还有来自卫、齐、晋、陈、宋、吴、楚、秦等国。从种族看,属于华夏族的鲁、卫、齐、陈、晋、宋等国的学生占多数;属于蛮夷族的楚、吴两国,有公孙龙、任不齐、秦商、言偃等;属于戎狄族的秦国,有秦祖、壤驷赤等。
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使教育活动扩展到了民间。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个“平民”只是相对于贵族而言,下层劳动人民仍不大可能接受教育。事实上,在孔子时代,远不可能达到“普及教育”的程度。
3、论教育目标
孔子一生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孔子心目中理想的“士”,首先必须立志为道,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如果总以吃穿不好为耻,就很难谈得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他极力称赞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孔子看来,一个有政治理想、抱负的人,不应迷恋于物质享受。“士”还必须有才能,能处理实际政务,他说:“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说明,在孔子心目中的“士”必须是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土。
“君子”原是地位高的上流人士的专称,孔子把它发展成为对人格和品行高尚的人士的褒称。他对子夏明确提出:“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对“君子”的品格,孔子十分重视。《论语·宪问》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品格可归为两方面,既要能做到修养自己,养成恭敬谦逊的态度,还要做到使别人安乐,以至能治理天下百姓。前者是德,后者是才,即治国安民之才。这一理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