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哲学翻译的新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翻译的新探索

哲学翻译的新探索 2004-04-09 作者:苏德超 《武汉大学报》第969 期第4 版 (2004 年4 月9 日) 求学武大近十年,连续听邓晓芒老师的课也有五年,自忖对他的翻译理念有一定了解, 愿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理解邓老师和杨祖陶先生的工作有所帮助。 理解先于翻译 如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译本大行天下。译文的粗劣,不单是初事译业者之通病,连一 些著名学者亦不例外。“孟子”成了“门修斯”,“我思故我在”成了“我知道我存在”,弗雷格代替 弗雷泽讲鬼神巫术。邓老师以“理解先于翻译”来反对这种现象。而理解,又并非一种自我感 觉,而有其具体规定。这种规定被学生戏称为邓晓芒的“四句教” :替康德辩护;用康德说康 德;用康德说哲学史,用哲学史说康德;哲学史就是哲学。 1、替康德辩护。邓老师不轻易反对康德。单就康德各个具体立场而言,反驳起来似乎 很容易:一是从康德以来又过了几个世纪,新的观点不断提出来;二是其学说被孤立了,各 个部分得不到照应。如果从第一点去反对康德,就只是另一个哲学家在反对,而不是陈述反 对意见的研究者在反对。表面上似乎有思想交锋,其实不过是意见罗列。热衷于发出不同声 音者,在哲学争论面前往往成了看热闹的,而不是看门道的,自然也无从去作裁定者。如果 我们因为孤立康德的某些观点而去反对他,那就更非学术态度。有许多康德的研究者,要是 他们能更耐心地阅读康德著作,就会发现要么康德并没有他所说的问题,要么有这个问题而 康德已经在别处解决了它。研究学问,尤其是公认难啃的康德哲学,不能急躁。 2、用康德说康德。邓老师要求先把康德文本中的代词、连词等的涵义搞清楚;然后弄 透句际关系和段际关系。若确信理解无问题,还应试着用康德的术语和表达方式来复述一遍。 平常说理解某一文本,意味着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邓老师认为,学术探讨中每一个概念都 有其明确内涵;换概念往往就换了意思。要深入理解一种思想,循其自身的方式才是上上之 选。他反对那种一看书就激动、一激动就忘了所看的是什么而以为自己已有此种思想或者早 就反对这种思想的读书态度。他不只一次地对我们讲,看书,尤其是学习阶段的读书,应以 求异为主,通过获得不同的东西来丰富自己,而不是从别人的书中看出自己的高明来。读书 要有“唐僧精神”,而非禅宗作风,要读出原汁原味。 3、用哲学史说康德,用康德说哲学史。此即他常说的读书要有“穿透力”。康德写作有 一个思想背景,虽然他常常没有在行文中注出他引用或反对了哪些人的观点,但是研究者必 须能看出来。这就要求有相当的哲学史功夫尤其是对近代哲学史的精熟了解。在此基础上, 对康德以后的哲学史也应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康德文本中的字句,引入后来哲学家的观点, 如果能这样读康德,就相当于跟许多哲学家做同学。与此同时,应尝试用康德观点来解读哲 学史。在康德可参与处,充当其代言人,与康德达到“神交”。 4、哲学史就是哲学。邓老师认为,哲学史外无哲学。唯有顺着哲学史,我们才有可能 提出自己的哲学。在这方面,邓老师已经做出了榜样。虽然他研究康德、黑格尔的著作是中 国这方面的“标高之作” (张志扬语),但他之最爱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初步有了自己的思 想体系:自否定哲学。他表达个人哲学观点的一些论文被德国教授译成德语在德国重新发表 或收藏。 既不屈从于自己的无知,也不盲从于他人的权威,抓住问题、理清脉络并在可能的时候 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即邓晓芒四句教的真精神。许多博士生听一段时间的课后,常发现自己 多年的阅读还停留在消遣阶段,自己多年的写作还停留在读后感阶段,于研究则尚未入门。 于是乎,也就没有了写论文的胆量。邓老师的课听者甚众,每个学期开头两周都不得不走马 灯似地换教室,但到了期末,交上去的课程论文却相当地少。有的博士生甚至一年之内也不 敢拿一篇论文让他过目。都是给邓老师的课吓的。男生皆然,女生就更不用说了。邓老师的 女弟子十分稀罕。外界甚传是师母管教太严,恐怕系误传。 在直译和意译之外 邓老师并没有自恃是权威,就放纵自己的表达。在翻译上,他力求忠实于原文。据他自 己说,他有意采用鲁迅“硬译”的传统。邓老师与杨先生有一个共同的翻译信条:如无必要, 勿增勿减。“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是哲学上有名的奥康姆剃刀,所以我们不妨将这个信条叫 做杨-邓译刀。 这把刀一方面要剃除形式上的增减,就是说,在形式上,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