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文风莫陷入口语化误区
改文风莫陷入口语化误区“改文风”重在以清新朴实、生动活泼的文风,简洁通俗、鲜亮明快的语言文字,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形象化、吸引力和感染力。然而笔者发现,一些新闻单位在改新闻文风中,为了让文章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片面地追求口语化,大量使用不规范、不通用的口语、大白话、方言和土语,陷入了口语化的误区。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予以纠正。
新闻语言所使用的口语,是记者、编辑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准则,把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原生态的、习惯性的口头语,进行加工和提炼后形成的规范性的语言。它是具体、简练、精粹、生动、通俗、优美、大众化、极富感染力的口语,比一般口语更为精彩。“改文风”所倡导的口语,不是一般口语,也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口头语、方言、土语。
一些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在改新闻文风中,之所以不加甄别地随意大量使用不规范、未经加工的口语、口头语、方言、土语,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弄懂口语的真正含义,没有掌握新闻口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陷入口语化误区的表现
一是大量照搬不通用的口语或口头语,文章有亲切感却缺乏大众化。如有的新闻作品在形容“舒服”、“惬意”时用口语“老得儿”,表达“临时想到”的意思时用口语“旋想”。这些口语或口头语,并非在大众中通用、常用。
二是滥用不恰当的口语,文章通俗却不文雅。如一家地方党报有篇题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文章,在表现妇女们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时写道:“这些娘们儿干劲冲天,连续工作都不叫累。”“娘们儿”虽然是典型的口语,表达起来也通俗易懂,但用在这里却不恰当,多数女同志对此口语极为反感。
三是随意用不规范的口语,限制了新闻语言的正确表达。如某新闻作品中,在表达大家不知某人所云时用:“不知道他在胡哒哒些啥东西。”“胡哒哒”就是不规范的口语。
四是乱用文白夹杂的字眼,降低了新闻作品的质量。如在一篇描写公安部门打击犯罪分子的新闻作品中,这样叙述:“恁罩不住他不打紧,等俺哥们儿打拼回来,重拳出击,把那些龌龊丑秽、魑魅魍魉的家伙们统统拾掇了。”口语、白话、文言词汇等放在一句话中,极不协调。
五是误以为口语化就是方言化、土语化,使新闻作品不伦不类。如某家日报的新闻中在表述厕所时用土语“茅房”,描写小孩子之间互相“打架”、“打闹”时用方言“阁气”。
片面追求口语化的危害
未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滤和筛选,简单地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大白话、方言、土语,实行“拿来主义”,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新闻作品中,是刻意追求通俗化、片面追求口语化思维定式产生的结果。
如某日报一篇新闻稿件,这样描述好心人干好事儿不被理解的情景:“耄耋老人刘大爷,虽老态龙钟却鹤发童颜。他见天埋头打理街头垃圾。这天,他积累一姑堆儿垃圾碍着了别人,叫人骂为老枯盖、不清头、不待见。”读完这段文字,让人十分费解。此类词语和字眼经常刊登在报纸上,使新闻事业引导舆论、提供信息、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指导生活、服务大众的社会功能受到限制和束缚。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削弱了新闻的影响力,更对新闻事业造成了危害。
危害一,对百姓日常生活语言进行简单地、生吞活剥地移植和还原,让人读起来很吃力,新闻传播的效果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危害二,刻意追求口语化,使文章成分不全,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让人不知所云,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新闻价值大打折扣。
危害三,区域性、地方性色彩太浓的词语,大量运用土语、口头语的做法,让多数人无法理解,失去了新闻普遍性的特点。
危害四,将口语化等同于方言化、土语化,口语、白话、文言词汇混用。这种故弄玄虚,无病呻吟的做法,失去了读者共同理解的基础。
危害五,滥用口语,不恰当地使用口语,特别是使用不雅的口语、土语等,将口语化等同于庸俗化,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选用口语的方法和途径
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口语化,是“改文风”的目的。笔者认为,走出口语化误区,正确掌握选用口语的方法,实现真正的口语化,应遵循八项原则:
一、选用口语,必须做到通俗化、大众化,多用那些让公众耳熟能详的口语。通俗化、大众化要符合普通话的规范,这样的口语要为大众所运用并且都能够理解。如形容“舒服”、“惬意”时,不用多数人不熟悉的口语“老得儿”,而用多数人都懂得的口语“真爽”、“舒坦”等。
二、抓住读者快节奏的心理,将口语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把“招架不住”简化为“吃不消”。
三、多选择使用广泛、交流迅速、浅显明了的口语,杜绝废话。如“受不了”、“一般般”、“指望”等这些大家熟悉的、浅显明了的口语,可以多在新闻中使用。
四、选择既通俗又文雅的口语,做到大俗大雅。如表现”坏人”时可用“坏透了”、“孬家伙”、“恶人”等词语,不要用“赖渣皮”、“杂碎”、“混球”这种带有骂人和污辱人格的词语。这类词语不仅不通俗,而且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