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docVIP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反思则是对自己经历过的思想、心理感受及行为的体验和思考,是对思维的思维。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由此可见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反思的参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足见反思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往课堂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其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反思意识淡薄、反思方法缺乏、反思能力不强,这种现象直接制约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思 设置情境,激发反思热情。数学知识比较深奥,因此,应尽量使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思 1、利用概念进行反思。如在函数的这节课中,学生在学习函数的概念并完成例题后,若不增加问题,学生对函数仅了解一点皮毛。教师不妨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反思:(1)函数是什么式子?(2)函数有几个变量,变量间有何关系?学生于是对刚刚掌握的定义进行反思。终于发现:(1)函数是关系式;(2)有自变量x和因变量y两个。给定一个x值就有唯一 一个y值与之对应,或多个自变量的值就有一一对应唯一一个因变量的值。至此不难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函数。(1)2x2-x+1,(2)S=2-1ah,(3)y2=x。 解:(1)只有一个变量,只是代数式而不是函数关系; (2)有三个变量,不是函数。如果a或h有一个是定值,就是函数(3)因为给出一个x值,有两个y值与之对应,故y不是x的函数。 学生通过对于定义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数学能力。 2.利用习题进行反思。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对数学解题划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其中“回顾”就是解题后的反思,它是解题思维过程中的深化和提高。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错题让学生反思,思考出错的原因。巧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反思兴趣是我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奇怪现象感到非常惊讶,迫切想知道错误究竟出在哪里,因此注意力特别集中,这样一来,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的理解比较深刻了,以后碰到这类问题就能避免出错。在问题解决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疑问,即使是教材中已有的结论也能从中发现新问题,要相信自己,有疑、有问,才会有新发现、新突破。 3.利用一题多解进行反思。因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故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诱导其积极反思。例如:如图1,已知在△ABC中,AD⊥BC于D,∠B=2∠C。求证:CD=AB+BD 图1 教师:我们可用什么方法解这道题?学生A: 割补法。 证明:在DC上取点E,使的BD=DE,并连接AE ∵AD⊥BC DB=DE(已知)(图2) ∴AB=AE;∠B=∠AEB(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定理) ∵∠B=2∠C;∠AEB=∠C+∠CAE=∠B ∴∠C=∠CAE(等量代换) AE=CE;CD=CE+DE=AE+DB=AB+BD 即CD= AB+BD 学生B: 证明:作AC的中垂线交BC于E,并连接AE ∵EF⊥AC AF=CF(已知)(图3) ∴CE=AE ∠C=∠CAE(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定理) ∵∠AEB=∠C+∠CAE=2∠C=∠B ∴AB=AE(等角对等边) 又∵AD⊥BC ∴BD=DE(线段中垂线的逆定理) CD=CE+DE=AE+BD=AB+BD 即CD= AB+BD(图4) 教师:还能用什么方法解题? 学生C:“化曲为直法” 证明:延长DB到E,使得AB=BE,并连接AE ∵AB=BE(已知) ∴∠E=∠BAE(等边对等角) ∠ABC=∠BAE+∠E=2∠E(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又∵∠ABC=2∠C(已知) ∴∠C=∠E(等量代换) AC=AE(等角对等边) 又∵AD⊥BC ∴DC=DE(线段中垂线的逆定理) 即CD= AB+BD 教学中应让学生多想想,多从不同方面,应用新旧知识去联想、去思考,克服学生思维定势.通过解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各个知识点,从而培养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