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法乙炔发生操作法草稿
乙炔生产操作规程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内容为干发乙炔生产工序的原材料、产品,以及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控制指标、要点,岗位操作法,以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
本规程适用于(电石法)干发乙炔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和操作控制。
2.生产目的与任务:
本生产工序是将合格的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粗乙炔气体,经清净系统除去杂质得到纯度大于99%(v%)的精乙炔气体,再利用升压机将合格的乙炔气送往合成工序使用。
3、产品及原材料说明:
3.1、产品性质
3.1.1、物理性质
3.1.1.1、在常温常压下,乙炔为无色气体,工业品因含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具有特殊刺激性嗅味。
3.1.1.2、乙炔物理常数
重度(0℃,100kpa) 1.16㎏∕m3
比重:(对空气) 0.9056
(对氧气) 0.8194
比热:(20℃ 100kpa)1.71kj/kg/℃
沸点(或冷凝点) -83.66℃
熔点(或凝固点) -85℃
临界温度 35.7℃
3.1.1.3、可容于水,丙酮等许多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1.2、化学性质
3.1.2.1、 分子式C2H2 结构式:CH≡CH 分子量26.026
3.1.2.2、乙炔分子中碳与碳是三间相连,所以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发生加成、聚合、取代等各种反应,还能与许多有机物进行反应。
3.1.2.3、乙炔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发生爆炸:
3.1.2.3.1、高温(550℃) 、加压(1.5kg/c㎡表压)
3.1.2.3.2、与空气混合,在2.3-81%范围内,特别是在含7-13%时。
3.1.2.3.3、与氧气混合,在2.5-93%范围内,特别是在含30%时。
3.1.2.3.4、如与氯气混合时,在日光下就能爆炸。
3.1.2.3.5、与铜,银,汞接触生成相应的金属化合物时可因撞击发生爆炸。
3.2、产品规格:
3.2.1、粗乙炔纯度≧99.0%(v%)
3.2.2、硫,磷含量:取决于电石质量。
3.3原材料说明:
3.3.1、电石
3.3.1.1、物理性质
3.3.1.1.1、化学纯的碳化钙几乎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工业炭化钙(即电石)是灰色,棕黄色和黑色。炭化钙含量高时呈紫色。
3.3.1.1.2、比重为2.0-2.8,分子式CaC2分子量64.1,0-5mm电石粉的密度为1.38-1.4克/立方厘米。
3.3.1.2、电石粉的流动性:电石粉的止息角约为32℃,小于1毫米的粉料过多时,可能在管路中篷料。
3.3.1.3、规格(GB10665-1997)
项 目 指标 发气量2℃101.3kpa 优级 一级 合格 80-200 305 285 255 50-80 305 285 255 5-80 300 280 250 5-50 300 280 250 乙炔中磷化氢%v/v≦ 乙炔中硫化氢%v/v≦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9-26批准)1998-04-01实施。
3.3.1.3.1、使用规格粒度≦50mm,小粒和灰份不得集中使用,粒度最大不得超过80mm。灰份含量≦2%,温度60℃。
3.3.2、氮气
3.3.2.1、物理性质
3.3.2.1.1、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3.3.2.1.2、比空气轻,与空气相比,比重为0.967。
沸点 -195.89 ℃
熔点 -210 ℃
临界温度 -147.1℃
临界压力 33.5绝对大气压
3.3.2.1.3、不助燃,纯氮可使人窒息。
3.3.2.2、化学性质
分子式N2,分子量28.06
3.3.2.3、规格
含氮和二氧化碳≧97%
含氧:≦3%
4、乙炔的生产原理
4.1、乙炔的发生:
4.1.1:反应机理:
电石加入发生器,遇水反应生产乙炔气和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因工业电石含有其它杂质,它们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气体,其公式如下:
主反应:CaC2+2H2O=Ca(OH)2+C2H2↑+127.072KJ/克分子;
副反应:CaO+H2O=Ca(0H)2+62.7KJ/克分子;
CaS+2H2O=Ca(OH)2+H2S↑
Ca3P2+6H2O=3Ca(OH)2+2PH3↑
Ca2Si+4H2O=2Ca(OH)2+SiH4↑
Ca3As2+6H2O=3Ca(OH)2+2AsH3↑
由此上可以看出,副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容易使合成工段触媒中毒,必须在送入合成工序之前,加以清净。
4.1.2、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4.1.2.1、电石粒度
粒度大小,与水接触面积就大,水解速度就越快。而当电石粒度过大,水解速度缓慢,容易造成电石水解不完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