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农民工社会排斥透视及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和重构.doc

城农民工社会排斥透视及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和重构.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透视及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和重构孙玉珍潘文化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农业现代化研究第卷第期年月摘要本文从制度社会资源配置文化认知对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现状进行了透视从制度身份社会归属回归家乡群体自身局限性分析了社会排斥对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影响和重构关键词社会排斥农民工自我认同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社会排斥又是农民工问题根源所在农民从家乡来到城市打工不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和适应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变化必须面对新的社会情境和规范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因

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透视及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和重构 孙玉珍 潘文化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29卷第1期 2008年1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Vol.29 No.1Jan.2008 摘 要:本文从制度、社会资源配置、文化认知,对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现状进行了透视;从制度身份、社会归属、回归家乡、群体自身局限性,分析了社会排斥对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影响和重构。 关键词:社会排斥;农民工;自我认同 Effect of Social Excluded City Farmers on self-identity and Reconstruc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social excluded status of urban peasants from system, the soci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explores effect of social excluded urban peasants on self-identity and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system status, and social ownership and return home, groups their own limitations. Key word: social exclusion, migrant workers; self-identity 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社会排斥又是农民工问题根源所在。农民从家乡来到城市打工,不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和适应,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变化,必须面对新的社会情境和规范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因此,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探讨社会排斥对城市农民工个体自我认同的影响和建构,对制定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与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现状透视 西尔弗和德汉将社会排斥划分为三种不同范式:“团结型”范式,认为社会排斥指个人与整个社会之间诸纽带的削弱与断裂过程;“特殊型”范式,认为社会排斥是一种歧视的表现,是群体性差异的体现,这种差异否定了个人充分参与社会交换或互动的权利;“垄断型”范式,认为群体差异和不平等重叠,社会排斥被定义为集团垄断所形成的后果之一。权力集团通过社会关闭限制外来者的进入。[1]我们采用“特殊型”范式的概念。农民进城打工,作为移民群体在移入地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排斥,可归纳为制度安排、社会资源配置、文化性认知三个层面。 1.1制度性安排层面的排斥:区隔与标签 (1)户籍制度:“乡下人”的标签。政策或制度性排斥指那些由政府颁布的将一部分社会成员排除在政策覆盖之外而使其得不到应有社会权利实现的各种政策和规定。中国长期以来的户籍政策及城市二元分割政策,使得农村长期被城市所区隔。户籍制度附加的许多行政的、经济的、福利的功能,人为地造成了城乡地区的差异和不公平。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及政策安排,享受不到与户籍相关的福利保障,加上户籍限制效应维系着城里人对其心理认知惯性,表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冷落和歧视,更让其觉得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各种排斥时刻提醒自己的身份是“乡下人”,非但不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反而会被作为“另类”处理。 (2)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安全感的缺乏。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保障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经济差距拉大,原有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分裂式发展。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农民工因户籍在农村,很多人认为他们自然不应再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即使在农民工未来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也应把其放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下。一些政府以为承担城镇居民特别是下岗职工社会保障的负担己经异常沉重,不愿承担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造成其很多权利被间接性地剥夺。农民工所在的非正规就业部门又多是一些组织松散、规模小、资金有限的劳动密集型个体、私营企业,建立其社会保障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雇佣成本。虽然国家和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措施规范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民工仍被排斥在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之外,其原因在城市中缺乏合法身份。在政策排斥链条中,排斥主体是那些具有排斥农民工群体作用的具体政策,如资源配置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使农民工陷入机会不足和权利缺乏的境地,无力摆脱被排斥的命运。 1.2社会资源配置层面的排斥:藩篱与偏颇 现行户籍制度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资源配制功能。国家把国民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据此将国家承担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财政负担和其他一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